没被病毒打垮,自己的精神先崩了精神卫生专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加上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潜伏期长、还有无症状感染者……让大家越来越紧张敏感。现在的你是不是每天没事干就刷手机,然后越刷越紧张,死盯着疫情地图瑟瑟发抖。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不断更新的确诊数字,它们告诉你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有多可怕,以至于偶尔一个咳嗽、一个喷嚏就开始恐慌:我是不是也得了新冠肺炎?病毒还没有找上你,自己就先崩了!某女士得知自己所住小区有一个疑似病例后,竟然吓得哭了一个晚上。年定下的各种各样的小目标,最后都变成了:活着!还有一位曾经去过武汉出差的周先生,听说这个事情后,便开始怀疑自己,每天反复量体温,大年三十晚上泡脚后测出体温有点高,在家嚎啕大哭。七旬老父亲抱着他说,不担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问题!老人及时拨打了心理热线求助。于是,有好心网友提醒大家,如果一直在家出现浑身乏力和酸痛,不要过分紧张,可能是长时间躺床上刷手机造成。如果喉咙发痒,也不要惊慌,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瓜子和山核桃吃多了。你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一咳嗽就害怕,反复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小心,也许你已经陷入了“健康焦虑”的心理。疫情当前,重视自己的症状确实有必要,但过度恐慌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心理负担,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下“健康焦虑”。什么是“健康焦虑”?健康焦虑,指的是虽然实际上自己并没有生病,但是却不断地担心、怀疑甚至坚信自己生病了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当前的疫情下,可能会有如下具体表现:一、过分担心身体健康问题,将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当做疾病征兆,比如连续咳嗽就反复测量体温,一直使用酒精和消毒水擦拭,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二、反复刷手机查看因有咳嗽症状的确诊案例,核对自己的症状并对号入座;三、担心自己传染家人;四、医院就医来排查自己是否感染新型肺炎,医院、专家号不看,甚至会不相信医生给出的“无病”诊断,反复找别的医生看,直到“确诊”为止……三方面判断自己是否焦虑一、你是否会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全身紧张到出汗,手脚冰凉,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二、你是否会突然受到惊吓,刚要干的事儿说的话,完全想不起来,并且满脑子的病毒;三、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会出现紊乱。自我调节!精神卫生医师提7条建议下周各地即将迎来复工,不少人刚返回工作地还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要面临独自在家的封闭式生活,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以上的焦虑反应。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就提出了7条自我调节做法。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一、每天生活作息规律基本与疫情发生前一致;二、每天做两件可以集中专注力的事情,比如看书、追剧,玩游戏等;三、保持适当运动,每次最好不少于30分钟;四、每天接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量不超过信息总量的40%;五、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儿童青少年需适量增加;六、如有明显心理不适及时,不避讳求助专业人士,可向各地精神卫生中心线上咨询;七、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当然啦,如果你通过自我调节仍然无法放下疑虑,最好尽快寻求专业的帮助。目前,中国国家卫健委已发布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各地也上线了多种疫情心理援助服务渠道。针对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也给出四点建议,即稳定情绪、理性分析、改变行为和寻求心理援助。陈雪峰分析,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担心自己得病也是应激反应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反应比较大,都自己开始服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她给出四点建议:第一点,稳定情绪。如果没有出现发烧、干咳等典型的症状,身边也没有确诊或疑似的病人,而且也很少外出,那么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第二点,理性分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看不舒服的症状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不是相符合。如果比较符合,还是要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说不符合,那么可能是身体方面其他的问题,必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第三点,改变行为。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去担心,那么可以试一试一个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先找一件事情是自己可以长时间投入去做的,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就是过于恐惧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极少数人有这样一种情况,他是坚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医院反复就诊,即便医生和医学检查认为他没有被感染,他也坚信自己感染,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叫疑病状态,就是怀疑自己得病的状态。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自己和家人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医院的心理科和精神科去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长期的情绪紧张,引发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伤害到自己和他人。第四点,主动寻求心理援助。为了减轻和预防疫情导致的心理困扰,防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原有的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支持各个地设立了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据统计,截止到1月底,各地的各省的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防机构一共已经开通了条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要主动寻求心理援助,让专业的人帮助你一起走出焦虑。最后,希望你的疑神疑鬼都是无中生有,希望你的发烧咳嗽都是凭空捏造,希望你不用拨打这些援助热线,也希望你百毒不侵长命百岁。总之,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当中,一起等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吧!END来源:凤凰卫视资讯台、北京日报、京师心理大学堂、科普中国编辑:撕纸小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qjfy/10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