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超77万,相比新冠,更多人倒在治

大家好,我是未雨姐~

疫情数据再次更新,截至北京时间8月18日20时,全球报告死亡病例超77万!

这并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沉甸甸的生命。

今年1月以来,新冠疫情一直是我们热谈话题,甚至于3、4月份,上班第一句话:

今天疫情怎么样了?

都在期盼疫情尽快消失,让生活恢复到之前的模样,

目前我国疫情已经趋于稳定,但国外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美国。

77万死亡病例中,美国有17万,接近四分之一。

在我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疫情上时,却忽略了医疗费用是另一个“杀手”。

01新冠压不死我,医疗费用可以

日前,一位48岁美国男子马扎拉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医院里住了44天后康复出院。

而他收到的账单上,费用高达1,,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万元!

这个治疗费用差点没让他重回病床上。

就连保险公司,也对这个账单提出了疑问。

后来发现一半以上费用都是合理且有效的。

“我战胜了新冠,要被治疗费用压死”。这是马扎拉看到账单后所说的话。

在此前,一位70岁美国老人因感染新冠住院治疗62天,治疗费高达万美元。

不止美国,印度一男子确诊新冠肺炎,要住进重症监护室。但当他得知重症监护病房每天花费高达15万卢比(即1.4万人民币)时,有了轻生的想法。

据美国新闻报道,美国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都因承担不起医药费而选择不进行治疗。

02在我国也不能放松警惕

新冠肺炎治疗费用在哪个国家都很高昂,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兜底,前提要有医保。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发布会上透露:

截止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

其中,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

很多人就会有疑问: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商业保险吗?

对此《人民日报》和银保监会纷纷给出答案,鼓励大家买保险。

人民日报在《疫情当前,这些保险有用处》一文中明确指出:

文章指出:“事实上,商业保险可以赔付因新冠肺炎导致的后遗症、全残以及身故,是在国家兜底救治费用之外的补充保险。给付型险种,不与医保报销冲突,只要罹患合同规定的疾病,即可赔付。”

在2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曾建议大家:疫情之下,建议大家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他提出:

我们建议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支付能力或者需要,通过购买医疗险保障更大疾病范围的医疗费用支出,或者通过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或者寿险等产品,保障罹患重疾或者身故后的大额支出和家庭收入损失等。

更何况,我国医保一直处于亏空状态,未来某一天国家可能对新冠肺炎费用不再兜底。

03面对新冠,怎么选保险

1.医疗险

我们在挑选医疗险时候主要看四点:健康告知、保险责任、续保条件、增值服务。

健康告知主要看容不容易过保,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糖尿病等常见病状审核情况;

保险责任主要看是否齐全,包括住院医疗、前后门诊、门诊手术和特殊门诊四点;

续保条件是否严苛,比如6年内是否保证续保、理赔后不影响续保、续保是否需要审核等;

增值服务是否到位,比如费用垫付(医疗费用还是押金),就医绿通等。

针对新冠还需要注意两点,那就是报销项目是否包含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

这两项是新冠常用治疗手段,费用高且稀有。

大多数医疗险产品ICU基本都包括,但ECMO是否包含则需要看免责条款是否对此免责。

超越宝医疗保险最高万保障,保证6年续保且核保条件友好。

2.重疾险

一般罹患重疾之后,在长期时间内会丧失劳动能力,这个时候重疾险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挑选重疾险我们需要注意以下3点:

(1)保障范围

重疾险是保障合同约定范围内重大疾病所带来的风险,给予重疾险保险金赔付,范围较医疗险较小,是医疗险后的有力保障。

(2)核保标准

中症、轻症是否包含齐全、核保是否严格。

(3)购买方式

重疾险属于长期险,保费比较固定,所以在续期缴费时不会有任何增长。

但重疾险的购买,应尽早购买会比较划算,以免年龄过大,出现保费倒挂现象。

医疗险相对便宜,保障范围也大的多,但只能购买短期,无法避免停售风险。

重疾险每年大几千保费虽然较贵,但一旦患了大病,它将是最有力保障。

目前市面上重疾险,达尔文3号和超级玛丽3号max称霸。

但在8月25号之后这两款产品就要下架70岁版本,之前对达尔文3号有想法的朋友,长按识别。

04写在最后

前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住院72天,卖了2套房,花费万,我妈还是去了》。

2套房万治疗费,更是让很多人无能为力。

治疗未果,更是感到惋惜,在疾病面前,生命真的很脆弱。

保险就是弱化风险影响最好的工具。

保险虽然不能趋吉避凶,但可以雪中送炭。

希望新冠疫情早日过去,每一个人都健康。

如果今天分享对你有帮助,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qjfy/1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