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静
医学博士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
主任医师
概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nCoV)。年2月7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命名为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患者初期症状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以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预后较差。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等。
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
目前,缺乏针对此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物,医院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危重型病例ICU治疗为主。
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单股正链RNA病毒(长度约为30kb),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nm(冠状病毒的结构如图1)。
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
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猴肾细胞(VeroE6)和人肝细胞(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冠状病毒的理化特性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此病毒。
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促进新型冠状病毒数据共享应用并及时向全球公众提供病毒的相关信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NGDC)选取了可感染人的两种冠状病毒,即SARS-CoV(NC_)和最先公布的-nCoV基因组序列(MN),以及一种从蝙蝠中分离采集到的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用Muscle软件逐一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和多序列比对,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nCo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