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顾老伯罹患中央型肺癌,已接受化疗8个月,但在复诊时发现位于左肺肺门、紧紧包绕主动脉的肿瘤又慢慢开始长大了。复旦大学附医院胸外科将患者收入院后,与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医患携手闯过重重关卡,成功实施胸腔镜下左全肺切除术。近日,顾老伯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回家休养。
反复咳嗽、痰中带血丝,贫血和低蛋白血,8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肺鳞癌。CT检查显示,肿瘤直径达到8CM,更致命的是肿瘤长在了肺门处,不仅侵犯了左肺上叶及下叶支气管,并且将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即主动脉,牢牢包绕在里面,为中央型肺癌。由于身体情况无法耐受手术,以及肿瘤部位凶险,顾老伯当时选择了新辅助化疗治疗。然而顾老伯在经过8次化疗后,复查发现曾经逐渐缩小的肿瘤又开始慢慢长大,但是他很难再接受更大剂量、更长时间的化疗,治疗效果也不可预测。
“我的肺肿瘤可以做手术吗?”2月初,顾老伯来医院胸外科寻求帮助。完整切除肿瘤必须进行左全肺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情况有着严格的要求。经过详细检查,由于顾老伯因为长期吸烟,合并肺部慢性感染,以及肿瘤导致的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原因,患者达不到手术的最低要求,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大门即将关闭。
“决不放弃最后一点机会。”胸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组成MDT专家团队。专家们认真分析病情,在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积极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并指导进行充分的肺功能锻炼,2周后奇迹出现了,患者复查结果符合手术要求。
考虑顾老伯身体状况较差,为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尽量保护术后呼吸肌功能,采取微创胸腔镜左侧全肺切除术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中发现肿瘤侵犯程度十分严重,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经过艰苦鏖战,手术团队终于将肿瘤及左侧全肺完整切除,胸腔纵膈淋巴结也做了彻底的清扫。手术切口仅有6CM,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大创伤。
成功手术后,患者进入术后恢复阶段。在中心重症监护室(GICU)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顾老伯术后第一天就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过度到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氧饱和度维持良好。为了防止左全肺切除术后纵膈摆动,胸外科采取了胸引管间断夹闭的方法,定期排放胸腔内引流液,保持胸腔纵膈内压力平衡。手术后第8天,顾老伯顺利从中心重症监护室病房转入胸外科普通病房,并积极开始下床锻炼。术后第10天,病人即可以自行下地步行,连续步行距离可达米以上,接近术前状态。术后第20天,病人完全康复,出院回家休养。
肺结节、肺肿瘤咨询电话
岳峰涛:
楚晓:
专家门诊时间
刘辉:周一上午(特需),周一下午向明:周二下午,周四上午(特需)华山医联体专家王邵华教授:周二下午供稿胸外科楚晓
编辑徐韵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