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香港夏季流感高峰期持续爆发。
目前夏季流感已累计人死亡!
整体死亡人数已追上香港年SARS爆发时水平。香港卫生署公布,由5月5日截至8月2日,医院、经化验确诊为流感的人数共人,广东、东莞、珠海等地也发现病例!
香港流感已造成人死亡
人数超SARS!
在宗严重流感个案中,录得19宗儿童(年龄小于18岁)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个案,包括3宗死亡个案。
卫生署防护中心发言人在近日表示,“香港季节性流感活跃程度维持在高水平,预期未来数星期仍然活跃。”
据香港卫生署7月中公布的数据,流感爆发个案主要集中于养老院,占比为52%,其次是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占比为22.8%。
据香港卫生署出版的网上周刊《传染病直击》报道,今年的香港夏季流感爆发时间由往年的7到9月提前至5月,截至7月15日的过去一周,流感的阳性检测率达到最高峰40.86%,超过了自年冬季38.71%的最高值。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霍英东基金(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曾分析此次病毒高峰期的形成原因:“/17年H3N2甲型流感有一个小的抗原变异(NK),此变异有可能使过去两年所用的流感疫苗失效。
香港的H3N2甲型流感毒株也出现了NK变异(编者注:毒株变异为抗原表位发生突变),从年7月到年3月,约20%的H3N2毒株出现NK变异,而年5月,多于35%的H3N2毒株出现NK变异。此变异可能为今夏流感高峰的一个原因。”此外,他们表示也与不同人群抵抗力下降、环境及卫生习惯有关。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香港,流感一般于1至3月和7、8月较为流行。上一次的流感高峰发生于年尾至年初。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大流行在过去每隔约10–50年出现一次。而大流行的时间无法预测。流感大流行通常伴随较多感染个案及较严重的病情,引致较高死亡率,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影响。
香港在年2月至6月期间曾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非典型肺炎),据财新记者向卫生署查询,SARS期间香港共确认人染病,人死亡。SARS的死亡率高达17%,是香港近些年最严重的疫情。
近期香港主要流行的病毒为甲型H3N2流感。患者多表现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有时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透过由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亦可透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学会区别:“流感”与“感冒”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
流感感冒:而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很急,一开始就发烧,体温可高达39℃~40℃,畏寒、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及流涕,高热持续3~5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
根据临床表现与病情轻重,流感分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四种,病轻者可2~3日恢复,重者1~2周,也有病程迁延1月者。流行性感冒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这4类人群特别要注意!
1.儿童5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儿童
一旦感染流感
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2.孕妇在流感高峰期
因流感而住院、入住ICU和死亡的孕妇明显提高
严重的话会导致胎儿
出现死产、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
3.老年人老年人死亡大部分来源于流感
与年轻人相比
老年人感染流感后的死亡风险更高
4.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慢性基础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
比同龄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平常我们如何预防?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是季节性疫苗。
2常通风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温馨提示:不要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中,每天应确保办公场所自然通风至少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4适量运动平时应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运动过量。
5注意呼吸卫生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盖口鼻。
小编查询了一下江西疾控中心网站,江西暂未发现病例,但是为了自身安全,近期有去香港、广东、珠海等地打算的小伙伴们,还是要小心安全!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有感冒相关症状出现,怀疑流感时,医院诊治,千万不要拖!
请动动手指,转发提醒身边亲朋好友们,提高警惕!
推荐专家Expert况九龙二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江西省医学会理事、江西省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睡眠医学会副会长,省人事厅、省科委、省高教委、省卫生厅等专家库成员,擅长诊治哮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肺纤维化、肺部感染、胸膜疾病和肿瘤等疑难病例。坐诊: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吴利东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麻醉17年,重症医学14年,现主要从事急、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研究方向为血液稀释、老年病人及危重病人的麻醉和危重病人的监测与治疗,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编辑:杨君琴来源:央广网、财新网、东莞疾控相关链接:
走路可以治病?学会这些走路法,轻松"走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
各科医生从来不做的事情,你却天天做?危害太大了!
这种叶子用得好,胜过冬虫夏草!家家都有,果断用起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