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指出,与普通人群相比而言,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且更容易快速发展为危重病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今天就请大家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房颤患者如何在疫情期间进行居家自我管理。
什么是房颤
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室律紊乱、心脏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正常心电图
▲房颤心电图
年针对中国部分区域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们房颤患病率约为0.77%。对于8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这一数据可高达7.5%。年,世界范围内房颤患病率约为3%。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
房颤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多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肌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其次是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以及老龄化。
▲哪些人容易得房颤
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部分无结构性心脏病的中青年发生的房颤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同时,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若一级亲属确诊房颤,则本人罹患房颤的风险显著增加。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被称为一种隐形杀手,其危害有:1、增加死亡率;2、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心脏瓣膜疾病引起的房颤,脑卒中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3、房颤发生时会损失25%左右的心脏功能,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4、房颤可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包括周围脏器的栓塞等。▲房颤的危害
房颤的临床表现
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心律不规则以及心率过快造成的相关症状,如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症状可因心室率、心脏功能、伴随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病人对症状的敏感性等而各异。▲房颤的典型表现
合并基础心脏疾病的病人,一旦出现房颤,症状往往比一般人较重,甚至可出现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症状不明显,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房颤发作终止时部分病人可出现一过性的心室停搏,造成头昏、黑矇甚至晕厥等表现。
房颤容易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则会引起动脉栓塞,这也是房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常见的是脑血管栓塞,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脑卒中(脑中风)。部分病人以脑栓塞为首发表现,就诊时才发现房颤。房颤引起的脑卒中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同时显著增加了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房颤形成脑卒中的原因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快速识别医院就诊,是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也是提高康复质量的关键。时间就是大脑,脑血管病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目前普遍应用FAST及中风方法来快速识别脑卒中。一旦突发相关的体征和症状,需要尽快就诊。▲脑卒中FAST评估方法▲脑卒中评估方法
房颤的分类
根据房颤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目前可以把房颤分为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等几个类别。根据不同的类别,临床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房颤的临床分类
房颤的治疗原则
房颤的治疗强调长期综合管理,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基础上,积极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房颤的治疗原则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等),应用这些药物居家自我管理方面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