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最初患者会诊记录首次曝光,疫情上

据报道,4月19日,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继先首次公开了武汉最初7例病例的会诊记录。这是疫情之后首次报告最初的会诊记录,也解答了一些网上的传言。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就此问题曾说,“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此次疫情上报的问题不出在程序上。早点将人传人这一点公布出来,确实会减少一些疾病的流行,但是科学探索需要时间。”

曾教授指出,从时间上来看,1月3日我们就分离出病毒毒株并通报世界卫生组织,1月11日诊断试剂开始在武汉用于检测,1月23日就封城了。整个过程反应还是很迅速的。会诊记录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在一份会诊记录中显示,患者入院时间为年12月27日,会诊时间为12月29日,会诊主持人是张继先和医院夏文广院。该病例“病情简介”一栏写着:“发热10天伴加重3天入院,双肺有呼吸音粗,左下肺有湿罗音,双下肢不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抗细菌)对症治疗。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感染性病变,有毛玻璃影。甲流乙流抗体阴性,呼吸道五项病原学检查也是阴性……”

专家会诊后,12月27日中午上报区疾控中心,当天下午他们就来做流调,同时采集了病人的血液和咽拭子。12月29日再报的时候,同样采集病人的血液并询问病史。可以看出他们还是很及时的。

对于是否应该早点告诉公众的问题,张继先说:这个事情要有个科学谨慎的态度。我们不否认专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但是当时既然已经知道了可能是传染病,那么我认为就应该及时的将消息告诉公众,况且这种感染显然已经开始大面积传播了。

有时候我们可能就是顾虑太多,政府怕消息暴露后公众产生恐惧的心理,造成社会的恐慌。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家对政府、对医疗系统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如果当时真的早点告诉大家新冠肺炎的传染性,那么也可以早做防范,而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问题,可以让专家慢慢研究,但是一些疾病的基本常识是不是应该早点告诉公众呢?

虽然中疾控称疫情上报程序没问题,这从程序上来说确实没有问题,他们也很及时,但是为什么不及时将基本消息报告出来呢?程序是不是存在效率问题?对于这种疫情是不是可以特事特办呢?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疫情预警、报告机制还是有待完善。好在最后政府给力,及时控制住了疫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mzl/11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