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就医高峰的寒冬,“白肺”逐渐成为众人议论的热词,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还有人网络上放出自己的「白肺」体验,配上CT或X光照片,一张黑底的片子上,肺部被一种白色的烟雾笼罩。
近日,武汉70多岁的吴婆婆被查出感染了新冠,不过老人病情似乎并不严重。
可四五天后,吴婆婆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症状。家人还以为老人心脏病犯了,经送医检查,老人的血氧只有七十多,CT胸片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双肺都已经白化!
医院心内科主任成忠实介绍,正常人的CT,肺部都是黑色,可吴婆婆送来后双肺都已经白化,缺氧非常严重,几天高流量氧治疗效果都不好,一度要上呼吸机。
像吴婆婆这样,没高烧,不咳嗽,但最终严重肺部感染而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在医院里并不罕见。
这是一些老人感染新冠后的典型症状。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外表看起来毫无波澜,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
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差一点,嗜睡、整个人反应比较迟钝,但一查血氧饱和度只有六七十,肺部缺氧表现非常明显。
「白肺」是啥??
其实所谓的「白肺」,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名词或者疾病,而是根据形态学衍生的一个简单叫法,最早是一些医生为了描述严重的肺部疾病而取名的。
那为什么叫白肺呢?
健康的肺是由通气功能正常的肺泡组成,这样的肺泡充满了空气,在X光和CT上都是透光的,并且显示为「黑色」。
但如果肺部有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炎或者肺部肿瘤,或者有大量的积液,让健康的肺泡组织被破坏。肺里的密度增高,透光性变差,这时在X光和CT上就表现为一种烟雾笼罩的「白色」。
随着肺部受到破坏的部分越来越多,白色的范围会逐渐扩大。
当白色覆盖到至少一半的肺(也有说法大致认为白色面积达到70%~80%)时,通常就被叫做「白肺」。
也就说,当「白肺」出现,可能代表着肺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那么形成“白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针对相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首先可以明确回答现在出现的所谓的“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是没有关系的,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
“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的描述。“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肺部是由肺泡来组成的,肺泡里边是充满了空气的,进行CT或者是X线检查的时候,射线穿过肺泡的时候,它的影像表现应该是黑色的区域,但是当肺泡里边出现炎症和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或者炎性细胞所填充,射线就穿不透,在影像学的表现上就出现了白色的区域,白色区域反映出来的是渗出物的影像学的表现,并不是说肺脏的组织和实体变成了白色。”
焦雅辉表示,随着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也会逐渐消退,就是说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会回到正常的黑色区域,而且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白肺”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
这一类的患者在临床上,尤其在现在的这一波疫情当中,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但是这样的患者出现“白肺”这样严重的情况占比是非常低的。
事实上,引起白肺的原因其实还挺多,只要正常的肺泡被破坏了,肺泡里面的气体被液体替代、或者肺泡塌陷了,都会出现白肺的情况。
所以说:肺炎≠白肺。比较严重的肺炎,胸片上才会出现“白肺”,这种情况实际占比并不高。
不过,无论严重与否,肺炎都是需要警惕、医院的。而且不止新冠病毒,秋冬季同样多见的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包括一些细菌、支原体等等,都可能引起肺炎。
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严重的时候都可以出现“白肺”的这样的一个影像学的表现。在治疗上来讲,现在是有成熟的治疗的方案,经过治疗,“白肺”的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可以好转的。
那么哪些人容易出现白肺呢?
其实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就是——哪些人容易出现重症肺炎,或者哪些人容易出现严重的肺水肿。由于大家现在比较关心新冠肺炎,因此我们就讲讲重症新冠肺炎,多见于哪些人群,有如下五类:
●1)年龄65岁以上
●2)免疫抑制状态(比如长期使用激素等)
这里需要解释下,所谓的免疫抑制状态,就是正常的免疫功能因为疾病或者药物受到了影响(比如艾滋病,比如器官移植的病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还有长期服用激素的人以及患有类风湿疾病的人,都属于免疫抑制。而不是大家所谓的“免疫力”差,其实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真正的免疫抑制状态,是非常确切诊断的。
●3)有重要器官慢性疾病史(比如心脑肾肺等)
有心脏病的,中风过的,有慢性肾脏病的,在透析的病人,还有比如肺气肿的病人,长期需要呼吸机帮忙呼吸的,这些都很麻烦。
●4)有多种并存疾病
这个也好理解,有些人虽然病情不如上面的重,但是有多种疾病,比如既有心脏病,又有肺病,然后肾脏还不好,也需要小心。
●5)病情进展快的
还有一类人,我们需要注意,如果感染之后,迅速的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4%,特别是上面的这些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小心,说明很快累积到了肺部,医院,密切监测。
“肺都要咳出来了”医院拍CT吗?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介绍,如果单纯是刺激性的干咳,并不代表有肺炎。因为如果有肺炎的话,还有气急、胸闷这种感觉。
上呼吸道感染,是上呼吸道的一个炎症和损伤的过程,很容易感觉到有异物感,容易咳嗽。炎症的消退和上呼吸道受损黏膜的修复需要时间,在修复之前可能一直会有干咳,这都是很常见的。所以短时间可以等待自愈,如果咳嗽非常明显,影响到生活质量、睡眠、日常工作,可以用一些镇咳的药去缓解症状。
但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急性炎症如果没有完全修复好,会变成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咳嗽会变成很迁延的症状。建议在转阴的这段时间里,也要有规律的作息,让身体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尽量去修复之前损伤的部位。也不是鼓励完全卧床,适当的运动加上营养,有利于康复。
如果咳嗽伴有痰,每次都有很多痰,这可能就不仅仅是上呼吸道炎症的问题,还可能涉及到支气管或肺部,特别是咳出来大量的黄浓痰时,医院去看。
什么时候可能CT排查是不是有肺炎?
如果属于高风险人群,以下五个指标可以帮助快速排查,有任何一条都代表要警惕起来,及时就医:
高热不退,比如持续5天,还在39℃以上;
呼吸急促,一分钟到30次(正常成人一分钟呼吸在20次以下);
体温恢复正常1~2天,突然又出现了39℃以上的高热,伴有呼吸急促;
精神状态很差,一天不如一天,或不见好转;
血氧饱和度仪检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3%。(老年人血氧低于95%需多加观察)
特别要当心的是,体温数字不是病情轻重的硬性标准,尤其是老年人,基础体温通常偏低,感染后可能不发烧或仅轻微低烧,并不代表情况良好。
如果老人感染后血氧出现下降(相比日常数值下降超过5),或者有憋气、胸闷的情况,一定要警惕。
提高警惕的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度焦虑。
如果只是单纯的咳嗽,不伴有呼吸困难,不伴有发热,不伴有精神状态差,不建议去做CT。有黄痰也不是要去排查肺炎的标志,也不需要去做CT。
河豚健康?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