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陷入过度ldquo肺炎恐慌rdq

白癜风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年的年关,的确很难。

虽然,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各方都已在全力防控肺炎,但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不仅确诊病例数字持续上升,更让人难过是,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情绪的瘟疫”。

就在今早,微博上出现了“替代性创伤”的热搜词。许多人说,自己快要被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情绪过度卷入,但又好像无能为力:

“焦虑地持续刷微博,从不恐慌刷到恐慌”

“看久了会呼吸不畅、胸闷、胃疼、想流泪”

“恨不得自己是呼吸科的大夫,可以冲去第一线”

“最近三四天几乎没合眼,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么?”

……

其实,这很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应激反应”(stressresponse)。

这是一种荷尔蒙导致的情绪反应。当你身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比如经历重大社会创伤(SARS疫情、地震、新型肺炎疫情等),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比如:情绪或生理上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

它是一种下意识的生理和情绪反应,是相当正常的。因为我们都处在社会生活中,与组织和他人相连。不要说亲历其中,即便是目睹一起负面事件,人们都会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首先正视这种反应。

它与大家首次经历的、不寻常的特殊经历有关。

“封城”“新型病毒”“口罩断货”......看看这些词吧,这次负面事件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太特殊了,尤其是年轻人,几乎没有经历过如此严重的大型灾害。

再加上生活医疗物资短期内紧缺,部分病患无法得到有效隔离、城内人面临遥遥等待的不确定性。在全国性的情绪高压下,大家变得“谈湖色变”,甚至只要是武汉人、从武汉来的车,就人肉其信息、达到公开辱骂的程度。

不仅如此,各类谣言、假消息这个节骨眼上的趁虚而入,进一步促发了应激反应。

比如:

有不法分子努力模仿武汉口音、医院的“医务人员”恶意编造死亡数字、恶意编造传染指数(后经微博官方辟谣)

“有多名来自武汉的旅客被拒绝进入新加坡”事件(随后被ICA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mzl/5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