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慢性病大大提高新冠肺炎死亡风险

经方临床实践的精华62条临床实治录 http://www.nwnbm.com/hbyx/10751.html
2月11日,《新晚报》发布黑龙江8例死亡病例详解:平均年龄73岁,绝大多数有基础疾病。2月20日,《钱江晚报》报道了浙江省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患者高龄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月初,《环球时报》报道中称,北京市收治的危重型确诊病例绝大多数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敏感一点的朋友可能早已在新闻报道中总结出了一些东西:许多重症、去世的病患都有基础疾病——大部分都是慢性疾病。这并非是个例也并非是巧合。年纪大、有基础疾病史,患病、死亡风险更高2月24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了发布会,会上分析了目前的死亡病例,其中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大部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同一天,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研究中表明:在死亡病例中,共病(尤其是脑血管系疾病)、年纪大都是导致新冠肺炎死亡风险上升的高危因素。我们大可探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年纪大自是不必说,随着年纪增大,人体的免疫系统工作效能也会下降,身体自然不如青年人健康强壮,在新冠肺炎这等“强劲对手”面前,容易被打倒。而慢性病呢?“柳叶刀”研究中提到,以糖尿病为例,高糖状态会干扰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的障碍也会加重感染。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免疫功能也都是明显低于正常人的。说白了,慢性病本身不仅给人们带来负担,还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在新冠肺炎之前,医学上也早有说明。慢性病是健康的巨大阻碍《生命时报》就曾经报道过,大部分的慢性疾病都有诱发癌症的可能性,特别是心肝脾肺肾这些部位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慢性疾病症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假如一个人患胃癌的几率是百分之1%,但如果他有慢性胃炎,那很可能患癌的几率就会上升到5%。因为胃(以及心、肺等等)本来就是人体最常用的器官,平时为了维持人体运转一直在马不停蹄工作,一旦出了问题,那癌变的几率可就大大增加了。还有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都是常见慢性病会带来的并发症。这些人们都不知道吗?我想平时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吧。只是不同于急性病,慢性病讲究一种“温水煮青蛙”的侵害身体方式,除非严重到了一定地步,不然很难引起恐慌。而癌症、并发症这些也不是什么大型传染病,不会短时间内席卷多数人。因此,明明官方没少报道和宣传慢性病的危害,大多数人却始终没有真正地去防备过。这一次,新冠病毒来势汹汹,让不少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野味的危害得到了重视,慢性病的危害又有多少人察觉到了呢?更何况,新冠肺炎国内还尚未平息,国外又开始爆发,口罩、消毒液成了所有人的保护套,整个社会要像以前一样走向正轨,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就问你慌不慌?慌就对了,慌才能让我们仔细审视自己的健康状态与生活方式,去做出改变。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大部分慢性病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这一点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有数。像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形成的主因,往往就是生活作息差、缺乏运动,以及饮食方面摄入过多的油盐与动物脂肪等等。可怕的是,有些慢性病患者即使是生病之后,却并未抛弃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医院吃药治疗也并未见好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文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我们抛弃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岂不是会变得健康一些?恭喜你!答对了。前段时间,国际上最大的介入心脏病会议之一CRT在华盛顿召开,在会议上有一场关于饮食的讨论,有趣的事,心脏病专家营养小组的所有权威的心脏病专家都同意,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对心脏病是最有益的。△会议上,两位心脏病专家都介绍了植物性饮食对于心脏病治疗的优越性同样的,最新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个研究也表明,多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缺血性中风(一种挺严重的慢性病)的风险。这是调查小组研究了9个国家超过40万人食物与中风关系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些都是最新的一些科学证明,以往关于植物性饮食改善以及预防慢性疾病的研究也并不少(链接会放在文章最后)。所以知道怎么做了吗?改善饮食非常重要,不要掉以轻心!同时,健康的作息与适当的运动也是相当重要的。看一看钟南山教授,是什么让他80多岁的高龄还能奋斗在最前线?是他对自己身体的高度爱护。“免疫力才是最好的医生,运动比口罩更能抵御病魔。”还记得回答记者关于新冠肺炎的疑问时,张文宏教授也说,其实最有效的就是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是的,今天是新冠肺炎,明天又会是什么新型传染疾病来袭呢?不如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从远离慢性病,健康生活做起。柳叶刀研究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mzl/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