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封死ta

Sir思来想去,这件事还是要尽快说。哪怕它跟电影关联有限。哪怕,还有3天就是黄金周,它会打扰大家节庆出游的气氛。可当目睹这些熟悉的悲剧。谁能隔岸观火——焦灼。

△图片来源:环视频

崩溃。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绝望。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穿越了?不,事情就发生在这几天,坐标印度。只有印度吗?4月初的瑞丽,2月初的黑龙江,1月的河北……我们比谁都清楚。全球化的今天,谁都无法在疫情中置身事外。当然,Sir不是来传播恐慌。我们国家有着最严密、成熟的防控机制;我们的生活,逐步走向正轨;我们的疫苗,有序接种……如果说还有什么需要担心。——这份珍贵的平静,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守护。比如去了解:关于新冠,关于疫苗,我们还有什么不知道?01杀伤新冠病毒的原理,Sir不赘述。相关纪录片可以简单用几句话概括:它们(新冠病毒)基本上就是一个微小的信息载体承载着指导它们进行自我复制的说明

△图片来源:Netflix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Coronavirus,Explained》()

我们都知道,新冠可怕。但它究竟具体如何伤害我们的身体?首先,肺。病毒入侵后的主战场之一。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和病毒一通乱战后,在肺部残留大量液体和死细胞。它们会阻碍,伤害,甚至是摧毁,肺原本吸收和运输氧气的能力。重症病人还会急剧恶化,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全身各个器官衰竭,痛苦死去。各种疫情纪录片里,那些惊心动魄地插管、上呼吸机,大多属于这最后的抢救环节:一边是高浓度的病毒环境,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一边是病人日益衰竭的呼吸系统,时间不能耽搁一分一秒。“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事后尸检表明:患者肺泡里通常塞满液体、白细胞、粘液,还有被损毁的肺细胞碎片。此外,新冠能作妖的地方,远不止是肺。比如肝。根据《Science》杂志研究发现。据统计,超过一半的患者,肝的各项酶指标不正常。免疫系统的反击和药物使用可能对患者的肝功能有直接伤害。肾。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JenniferFrontera说:如果这些患者最终不是死于肺功能衰竭,就是死于肾功能衰竭。新冠病毒极大可能直接影响肾的供血、供氧,造成血栓,而血压的不平衡会对肾造成永久损伤,而肾衰竭,可能是新冠重要的致死原因。还有,心脏,血管。病毒诱发的免疫系统失控,会极大增加血液流动的负担,引发血栓和动脉栓塞等病症。而据在武汉新冠患者中的抽样发现,有20%的病人心脏受损,44%的心率失常。还有大脑、肠道、眼睛、鼻子……小到,嗅觉丧失,结膜炎症;大到失去意识,诱发中风。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从大病到小症,只要感染新冠,它总会给你留下点什么伤痕。牵一发动全身。以上,还只是新冠病毒的临床反应。你说你是年轻人身体好,免疫力不错,没有什么基础病,即便感染了新冠,挺一挺就好了。等等。就算你挺过去。新冠,它真的过去了吗?02后遗症随着全世界感染人数的增加,人类对新冠的认知,还在不断刷新。最令人恐惧的认知之一:新冠后遗症。上个月的一则新闻,让人心痛。一个连锁餐厅的CEO,一个坚强从新冠中康复过来的幸运儿。却因不堪忍受新冠后遗症选择自杀。和病毒变异一样。后遗症之所以让人恐慌,因为它没有规律。CEO面对的后遗症,是严重耳鸣。评论区,则更加“种类繁多”:味觉嗅觉丧失肝肾功能损坏全身没力气抑郁症甚至,还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受损。新冠,绝不是一锤子买卖。最基础的,生理上。由于新冠对肺部,肝肾,心脑血管的伤害,一部分重症新冠患者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柳叶刀》杂志在年初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出院六个月健康状况的跟踪研究。根据对例样本的调查。76%的患者报告在发病6个月后,仍至少存在一种患病症状。疲劳、肌无力,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甚至有重症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胸部影像学检查表明,部分器官仍旧没有完全恢复。结果呢?一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康复后的测试(步行)中,很难达到正常人的标准,体能显著下降。更难过的是:即使是已经康复的人群,留存在身体里的抗体,仍然下降了一半以上(52.5%)。换言之,再来一次新冠,他们可能还是逃不过。国外情况更加真实露骨。《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日本,部分新冠患者在康复后,长期忍受新冠的后遗症。脱发,失去味觉,咳嗽,高烧,身体疲惫,经常呼吸困难……瑞典,部分儿童新冠患者还出现注意力问题和记忆缺陷。海外,对新冠后遗症的研究一般被称作LongCovid或者PASC(post-acutesequelaeofSARS-CoV-2),旨在调查新冠肺炎患病者长期存在的后遗症。尽管目前条件有限。但据维基百科公开资料显示,新冠后遗症中已知的症状已经有这么多:过于学术了?真实事例,一个比一个惊悚。有人不仅丧失嗅觉,还变得对食物感到恶心想吐。医院的男护工迈克·舒尔茨,自己分享的经历:他在新冠中直接失去25%体重。曾经的肌肉壮汉,新冠治疗期间,一度虚弱得连可乐瓶都拿不起来。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没有好过。被誉为“埃博拉之父”的世界知名病毒学家,彼得·皮奥特。71岁高龄依旧罹患新冠,经过治疗康复,但新冠将伴随他接下来的岁月。以下是他出院后自述:出院一周后,我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医院接受治疗……医生的结论是我得了一种组织炎症引起的肺部疾病,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是机体免疫系统超负荷运转后果。我还出现了房颤,心率高达次/每分钟。需要药物治疗控制,这也有可能继发血液凝固问题,特别是中风(我也处在高危年龄段)。——《Science》以及最重要的这句话:“这是一种被低估了能量的病毒!它可能会影响摧毁身体的所有器官。”03疫苗疫苗似乎是现在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防护方法。Sir当然也懂。不敢打,除了怕麻烦,更怕不确定。Sir北京的同事,有的已经打完第二针疫苗,本人自述:和第一针一样,除了当天有点困,没有什么特殊反应。(也可能是拖稿的借口)但更多同事还在犹豫。疫苗有没有副作用?别人没有,我有没可能有?现在没有,以后有没可能有?毕竟,上网一查,“病友”一堆:困、饿、恶心、嗓子疼、胳膊疼。这还只是第一层。生理期紊乱,全身乏力,发烧、感冒、上吐下泻。更严重的,直接吐血。害怕?无可厚非。那么,到底病毒可怕,还是疫苗副作用可怕?在Sir看——不知道,不了解,盲目恐惧和回避,才最可怕。卫计委专家官方回应:由于免疫力以及自身可能携带的慢性病等原因,不同人的体质存在差异,对于疫苗的反应也会有不同。目前看来,只有少一部分才会出现需要医疗干预的不良反应。翻译翻译:有没有副作用,副作用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部分“副作用”无需治疗。如果还不放心。Sir结合现有纪录片和资料,一个一个问题回答:疫苗是什么?疫苗怎么打?疫苗有没有必要打?首先,疫苗的原理。疫苗最大的目标——必须达成群体免疫。疫苗并不能达到个人%的防御效果,所以打疫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群体免疫。当拥有针对该病毒的免疫力的人,数量足够多。就会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疫情传播速度就会减缓,减小,直至消失。那对于每个个体,疫苗是怎么保护我们的?——提前告诉身体,这个病毒长什么样。而根据“告诉”的手段不同,疫苗大致分三类:第一代很简单。科学家用各种方法,消灭病毒的毒性后,保留一部分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问题是,试验时间长,有风险,从研制到产出慢。人类已知的大部分疫苗都是这样做的。第二代更便捷。科学家直接从这个病毒里,挑出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然后把它们附着在其他无害病毒上,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我们熟知的乙肝,百日咳,脑膜炎病毒都是这一代。第三代疫苗目前还在实验中。原理更加简单。把病毒的复制信息传递给身体,用这些信息直接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因为不需要培养病毒或培植抗原,所以研制速度会更快。但未知的风险可能也越大,目前成功的先例也充满争议。目前疫苗世界上的疫苗中,我国的国药、科兴疫苗,都以第一代灭活疫苗为主。当然,不同疫苗的保护机制不同,持续时间和效果都不一样。Sir受限于篇幅没办法全部科普。建议还有顾虑的毒饭,可以找更详尽的资料。国内的,可以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搜索疫苗相关文章。里面能搜到各种详尽的问答和科普:海外的,各大主流媒体也会跟进疫苗研制情况。比如《纽约时报》就会实时更新全球有哪些疫苗在研制中,哪些通过检验可以接种,哪些被停止接种。可以总结的是——无论哪种疫苗,无论保护效力高低,它们对新冠肺炎感染前的阻隔,以及感染后的扩散,都有一定效力,且效力都不能达到%。那么,疫苗该怎么打?谁能打,谁不能打,什么时候能打,什么时候不能……Sir总结了目前所有已知的禁忌:

1、不在18-59岁接种年龄段范围内的人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数据公布,再明确后续是否能继续接种。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种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的需要暂缓接种。

3、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的急性期,患有免疫缺陷、免疫紊乱的人群。

4、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等人员。

5、有出血性疾病的;

6、有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

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病情痊愈并平稳后应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以及注意事项:1、接种前一天注意休息,不可熬夜。2、接种前尽量不要饮酒,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要吃容易过敏的食品。3、提前沐浴,整理个人卫生,穿着便于穿脱以及袖口宽松的衣物。4、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前,接种医生会询问健康状况,请如实的告知相关信息,尤其是有发热,急性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慢性疾病,不可隐瞒。5、接种完成后要现场留观30分钟,接种当日注射部位要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休息。6、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高热或者局部反应,如超过38.5℃、红肿大小超过2.5厘米,要尽快联系医生。7、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的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最后,你们最关心的——到底有没有必要?Sir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目前我国接种疫苗政策,严格遵循知情自愿原则。隔离、洗手、消毒、口罩,这些防护手段帮助我们度过了最寒冷的严冬。也让我们的生活一度停滞。更不要说在这期间,或悲壮,或无辜,或无声无息逝去的生命。前几天的数据:全球新冠死亡人数破万。打或不打,是我们绝对的自由。也是我们此刻显而易见的困境:如果无法实现群体免疫,新冠将长久如幽灵般出没。最后的最后。Sir不想规劝,只想再次提醒。这场肆虐人间的病毒,如果真的有为我们留下什么称得上“宝贵”的经验。那便是——用全面、客观、深入的认知,去驱逐恐慌与盲从。用保护自己的方式,去保护更多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被放弃的国产主持人

▲误解这么多年,该洗白他了吧

▲全网都在夸,但我不敢鼓掌

▲我们一被禁全世界偷笑

▲「指环王」死于今天?

▲好好9.8大结局崩盘,怪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mzl/7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