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团队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称,该团队建立的指标体系为我国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已在全国多起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效果评估中得到了应用。
刘民介绍,目前我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本土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或局部偶发小范围聚集性疫情状态,通常由境外入境人员或者被污染的冷链进口物品引发,且部分疫情传播较快,亦可波及农村地区。在此背景下,急需对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进行评价。
刘民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珏副研究员,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小组,于年11月—年2月,采用文献研究、多轮专家咨询法构建了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发现报告能力、精准防控能力、公众防护能力、医疗救治效果、疫情防控效果5个一级指标,发现患者的途径、限制人群流动范围、疫情持续时间等27个二级指标,以及发热门诊发现、密切接触者中发现等个三级指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