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北京各大医院什

医院力保患者就诊“一路绿灯”

最近,医院面向市民就医需求,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增量扩容发热门诊,保障患者就诊渠道畅通。发热门诊的就医体验怎么样?急诊如何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昨天,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探访。

???

患者候诊不超10分钟

“您好,请走测温通道,在这边挂号。”走进医院发热门诊,身着防护服的护士迎面引导着患者有序就诊。随着本市医疗资源的进一步开放,该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较此前略有减少,每日接诊发热患者已降至约人。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因感染新冠病毒后高烧不退,担心病情加重,前来就诊。“医生仔细地询问老人的症状,为我们答疑解惑,还嘱咐了居家养病的注意事项。”王先生搀扶着父亲从CT室走出来,说:“来之前还担心人满为患,没想到现场井然有序,诊室对面就是CT室,走几步就能完成整个就医流程。候诊时间也没超过10分钟,挺方便的。”

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介绍,为应对明显增加的发热患者数量,发热门诊自12月10日开辟了第二诊区,在开放第一诊区两间诊室的基础上,增加诊疗点位,方便及时救治患者,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全院调配专业能力过硬的医生为发热门诊补充力量,目前共有近50名医护人员轮班在岗,全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

隔离病房变身候诊“暖间”

发热门诊外的通道两侧设立了18个候诊“暖间”。“这些其实是之前用做隔离的方舱,现在患者不用隔离了,这里直接成了候诊间。”记者跟随感染科护士长周来凤走进去,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为了避免发热门诊候诊大厅人员聚集,患者无处休息,我们将这18个隔离病房改建成了备用候诊间,随时开足暖气,不让患者在寒风中等候。”

候诊“暖间”中,简易躺椅、板凳、呼叫按钮等一应俱全。便利食品、充电宝、N95口罩……只要患者可能需要的物资,都有准备。22名护士轮流值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暖心照护。

???

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

与发热门诊仅有一墙之隔的,是医院急诊大楼,这里是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一道坚实防线。王宝增介绍,为提高救治效率,该院在发热门诊和急诊间建立了畅通的转诊“绿色通道”。发热门诊做好分级诊疗,经研判后及时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保障重点人群医疗救治。

“急诊也提前部署谋划应对就诊高峰,集合大内科、神经内科、胸痛中心、妇产科等全院多学科力量,保障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等救治通道畅通无阻。”急诊科主任徐玢介绍,目前急诊每日收治的患者数量在人左右,医护人员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接诊转科制度,包含急诊接诊、办理入院、手术等全流程步骤。同时,正在不断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保障患者的急救通道一路亮绿灯。

医院增设病区救治重症患者

互联网诊疗便捷线上问诊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医院的发热门诊有点忙。为应对诊疗压力,该院统筹全院力量开展分类诊疗,并增设了急诊第二病区,及时对患者开展医疗救治。目前,该院发热门诊就诊量呈现下降趋势,急诊患者数量保持平稳,药品储备稳定。互联网诊疗渠道的开通,也为不便线下就诊的患者提供了便利,12月7日以来,线上咨询数量最高翻了两倍多。

发热门诊就诊量呈下降趋势

12月8日起,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量出现急剧增长。“从刚开始的一天百余人,到15日是个顶峰,接诊量达到在每天人左右。”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田耕介绍,目前随着全市情况逐渐平稳,该院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已经呈下降趋势,每日稳定在至人。

但新的情况也逐渐出现。早期该院发热门诊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现在约一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重症患者的比例也在提升。

“短期内重症病人的逐渐增加,考验着我们的医疗系统。作为发热门诊,我们要及时识别这些高危人群,做好分类诊疗。”田耕表示,医疗体系的能力和水平,就体现在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抢救的成功率上。目前,医院已经调动全院力量,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进行积极收治,近日该院医护人员的到岗率也已提升至超过70%,“我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田耕提醒,高龄老人、免疫疾病患者、孕妇及围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以及有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三天以上高热不退,就要紧急就医。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能够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和空间。

急诊增设新病区救治重症患者

“我们急诊的患者数量其实与往年同期持平,每天大约五六百人,但目前来就诊的老年人增多,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很常见,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有所提升。”23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正忙着急诊第二病区的开设事宜。

近期,医院急诊科一直在维持高位运行。为了保证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诊疗,急诊科23日新开设了第二病区,将原急诊普通病房的20余张床位进行了改造,作为重症病人的亚监护区,既有病区也得到了改造。目前,急诊可用床位已经提升到余张,极大地缓解了收治压力。

在工作中,贺明轶发现,单纯因新冠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比例并不高,很多病人可能合并有细菌感染,或出现基础疾病的恶化。为了保障急诊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该院各专科也在加紧收治患者。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将转入呼吸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23日,多位在急诊抢救室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也已顺利转入重症ICU,后续将能得到更好的救治。

医院作为医院,承担着大量急性、疑难卒中患者的治疗任务。“对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大脑缺血后,每分钟都会有上百万的神经元坏死,药物溶栓的黄金期是4.5小时。”该院卒中绿色通道负责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青峰说,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即使是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期,绿色通道也始终保持通畅。

“绿色通道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急诊、神内、神外、介入、放射、检验、麻醉等多学科合作。只有大家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全流程一体化的救治服务。”马青峰表示,秋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再叠加新冠病毒感染的因素,会增加高危人群的卒中可能。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一些头晕、头疼症状,也与卒中的前期症状相似,可能会混淆患者的识别,这就要求医生在诊疗时予以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yt/1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