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过去的50天,湖北的透析病人经历了生死劫难。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确认新冠病毒“人传人”。23日,武汉封城。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武汉和湖北其医院被征医院,仅武汉就有55家。当更多的床位让位给新冠肺炎患者,那些非新冠病人,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尿毒症病人成了特殊人群。
这个特殊人群,在湖北有近名。
心声(化名)已在武汉13年,独自租住在一间10平米的卧室里。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她都要乘公交车去医院做透析,每次4个小时。
这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她年出生在湖北恩施农村,20岁查出肾衰竭,两年后发展为尿毒症。年,一位同乡死刑犯愿意捐献双肾移植给她,两人配型完全成功,爱心人士也为这场即将进行的移植捐助了足够多的款项。命运却仿佛跟她开了个玩笑,经过一系列身体检查,医生告诉她:即使做了,成功率大概也只有50%。
她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此后一直在武汉,靠透析机维持生命。
最早,每次透析需要元左右。后来政策向好,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每年自己支付1万元。她没有工作,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压力很大。但日子,就这样过下来。
她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跟新冠肺炎有什么关联。
1月23日,武汉封城,公共交通停运,在社区帮忙安排车辆之前,心声都是自己骑车去透析,路上时间花得长一些,自己感觉累一些,医院近,也没什么。
1月29日,下午两点半,她收到来自病友的一条信息:“医院被征用(给新冠肺炎患者),你们赶快来,不然明天没有透析的地方了!”
“当时就慌了,透析就是维持生命,不透就会死。”医院赶。
到医院后,科室主任让他们自行寻找“下家”,如果找不到,医院再想办法帮忙周转。病友里有人不服气,质问“是不是要把我们这批人的命给舍弃掉?”心声自己也觉得这个群体被忽略了。但她不敢把希望寄托在难以确定的现状里,当打听到距离此地15医院仍有透析名额,她和4名肾友便一同骑车到那里争取。
武汉空旷的大街上冷冷清清,5个透析病人戴着口罩,气喘吁吁,骑着共享单车赶路。十多年的透析,他们的身体虚弱不堪。骑不动了,就坐在路边喘气。心声顿感凄凉:“这个病本来就让人心灰意冷,加上疫情,我们更加看不到希望了。”
幸好,往返近30公里的路程没有白跑,医院收留了他们。她的很多老年病友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