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那些被刷屏的健康金句

北京荨麻疹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5950.html
#雨林聊新媒体(五)拥抱新媒体,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如何拥抱新媒体,却是需要与你唠叨的一件事

白岩松老师在年《对白》栏目中的演讲

——《说健康》

值得每一位医护人员细品

这场演讲关乎医疗行业

热点、痛点、难点

对未来极具指导意义

特此整理演讲中的金句

与君共勉

这一年,医者的同心巨力这一年,医患的守望相助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让我们重新打理健康

1.因为年太特别了。这一年再次更深层次地定义医学,更深层次地定义医生,更深层次地定义、并让我们思考健康。

2.面对健康的挑战,年不是第一次,这大家知道,但也不是最后一次,今后还会有更重要的事。

3.今天的癌症正在大幅度地向慢性病的方向去发展。

4.健康的敌人一直都在。

5.我们到底是不是过去这些年由于技术、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前景有点过于乐观了?年在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的时候,所有学医的人以及所有不学医却关心医学和健康的人,要不要去思考两个字叫敬畏?

6.这一次是新冠病毒,下一次会是哪个?

7.未来将会是更加需要医生的时代。

8.这个时候,就要思考一个关键问题了。年会让我们从此一直爱医生爱下去吗?

9.如果说钟南山院士的确定人传人敲响了我们整个防疫的警钟的话,陶勇医生的被暴力伤害是不是又一次敲响我们该去思考如何让医生更安全的这样的一个警报。

10.爱医生不仅在今天,而且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11.不要再把暴力伤医和医患矛盾连接在一起。这是个非常荒诞的联系,甚至联系得越多,就越可能导致接下来我们不愿看到的暴力伤医。暴力伤医是犯罪,不是医患关系。不要总把这两件事谈在一起,医患关系是医患关系,而暴力伤医是严重的犯罪,就该严打,露头就该打。这才是问题真正的关键。

12.在年,我们的确应该去思考:我们今后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让医生安心行医,让患者成为最大受益人的一个空间呢?

13.人的一辈子生老病死,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这四个字,告诉我哪一个字离得开医生和护士。

14.我们都要去思考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我以前就定义过医生是一个停留在佛和普通职业者之间的一个行当。

15.佛教里头说,慈悲喜舍。两个带德的行业,在中国,都与它有关。比如说教师师德,医生医德。教师对应的是舍,因为他认为人世间最大的舍不是给钱财,是把我拥有的知识和全部的智慧无偿给你。所以我们要向天下的老师致敬。这是舍,那么悲呢?就是医生,这可不是悲苦悲伤的悲,是悲悯。你要对众生的苦要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悲悯

16.医生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工资不会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你要先去把他可能不排第一位的.问题去解决了,他才可以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比如说尊严、职业的成就感、佛一般的悲悯情怀,去落实落得更好啊。

17.我们要给医生最需要的尊重、职业成就感,还有与这个辛苦匹配的收入。

18.医生也是人,这凌晨四点八小时没喝水之后,这瓶水绝不仅仅是水,也是救命的东西,更何况这瓶水还由他们科室出钱。社会不能无情到这种地步。

19.我的一个梦想是能不能让中国的医生心无旁骛的只做好医生该做的事。

20.中国特别需要做的几件事:让老师专心致志地当老师,让医生专心致志地当医生,那就最好。

21.信任(医生)才会让你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2.信任是一种能力,信任也是一种力量。不信任和信任都可能有风险,以我五十多年的人生生涯来说,信任的风险远远小于不信任的风险。不信你去信任试试。

23.患者开始有权利参与决策的时候,我们的医学系统和科普系统有没有为他做决策的辅助系统?我们有没有搭建网站让他去了解其他患者的感受?对于一个迷茫的患者,最有效的沟通者是同样的治疗过的患者。可是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平台吗?

24.医生一定要跟患者有一个将心比心、互相理解了解的过程,这一点我认为医生应该提前迈出一步,因为你是专业的。

25.患者的心理,请注意,任何一个患者都是肉体疾病和它所牵连的精神开始发生改变的综合病症。没有多少疾病仅仅是肉体病症,它一定会带来相关的这种改变。那我们该怎么去做?我们要不要在我们的医学院将来去开患者心理研究?甚至再将来的将来,医院都应该开医生心理研究。

26.这两年健康中国的战略提出一个重要的基准就是以治疗为中心全面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整个的医学教学和医学实践来说,包括每个医生的职业生涯来说,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调整。

27.最近半年我经常在做健康知识宣传的时候强调,一定要记住健康知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第二个,知识一定得是健康的。

28.最伟大的医生是逐渐不通过治疗就能减少让你治疗的患者的人数,因为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他对健康知识认识的不足的这种局面,让他他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病快治不转成慢病、得了慢病也能科学有效地控制,健康生活。

29.前几年我作为政协委员提了一个提案:请将医务工作者的优秀科普文章纳入到专业职称的评定范围内。这就要从根子上去解决问题,要产生一种驱动力和激励机制。好的科普文章,也就是说健康的健康知识,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让你的患者在减少,那不就是最大的大医吗?所以我们需要方方面面一起去做这方面的这种工作。

30.目前中国相当大的健康方面的短板——我们在康复方面极其弱。

31.我非常希望未来各位不仅出现很多好大夫,也能出现很多新药的研发者,新的医疗器械的研发者,尤其是现代医学发展关键节点当中,就像发明了止血、无菌手术,然后这个麻醉、疫苗、抗生素等等关键节点的这种为人类带来的伟大创造。

32.养老绝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是一个综合社会的问题。

33.医学不是神学,不是玄学,不能给允诺,告诉大家这个什么都能治,那是玄学,那是神学。

34.加拿大的医生特鲁多,他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偶尔治愈,经常帮助,总是抚慰。”我认为隔了一百年依然有效。

35.医学是科学和人文相叠加的一个综合学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更大的医学其实是政治学是社会学。想要成为一个好医生需要有更大的站在一个良相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作为一个良医,才可能跳脱出来。

36.我觉得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共同的合力,站在一个更大医学和健康的角度来说,的确要站在现在国家提出来的健康中国战略的思考上去推进整个公众健康的活动,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参与,所以把视线放的更宽一点。

跨越走进白岩松《说健康》为作一个有关生命的再回望为作一个有关健康的再思考(识别下方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yt/6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