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的传播与感染

生来第一次(首次)感染,同以后的再次受传染的机体反应不一样.从未受结核菌感染的时候,人体对结核菌,既无免疫力也无过敏性,着床之后便自由繁殖,此谓原发感染。

结核菌在体内的活动

形成原发综合征及播散结核菌原发感染的结果,在细菌入侵的部位,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灶,大多数发生于通气较好的紧靠内膜下肺组织,如右肺上叶的下部,下的上部成中叶的肺质,其病灶范围小,直径仅有2-3mm,细菌维续繁殖并沿肺门淋巴结系统,引流进入肺门淋巴结,使之形成结核病变,直径不超过1.5x2.0mm。原发灶和淋巴结病变一起统称为原发综合征。在原发灶和淋巴结病变初期,并没有干酪坏死,由于机体免疫力的改变,便很快出现干酪坏死和肉芽组织增生,继而转化为纤维包膜,使结核菌受到禁锢,临床观察中,原发综合征发展恶化仅是少数,有自愈倾向,只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变可进一步发展成干酪性肺炎、全身粟粒结核、原发空洞或淋巴支气管播散。

(一)结核菌的血行播散结核菌由病灶直接进入血行或从淋巴系统逐步蔓延扩散进入血液循环,可有菌血症出现,继而侵入全身各个(许多)器官,此谓之血行播散。有的结核菌可能进入身体的血流量和供氧充足的部位如肺尖等,虽一时不形成现症结核病,但可以潜伏下来,仍保持一定的生存能力,称为“潜伏菌"或“潜在病灶”,成为日后内源性结核复燃的基地。

(二)结核菌的病灶附近播散原发灶早期仅为局限性肺炎,结核菌大量繁殖,并与渗出细胞相混杂,而常被吞噬,可是在病灶干酪化之前,有些细菌能越出病灶范围,达到末梢支气管,该部分细菌可能为数不多,生存时限不长,因为病灶小而且渗出不严重,且于干酪化时细菌死亡或支气管被肉芽组织阻塞,但凡是越出病灶的细菌都可能通过支气管被吸入病灶附近的支气管一肺泡或肺内较远部位,此称为“卫星灶”或”子灶"。

(三)淋巴结支气管播散原发综合征的肺门和(或)支气管淋巴结炎常伴较严重的淋巴结周围炎,且易与支气管壁形成牢固的粘连,淋巴病变进展,其中干酪物质形成,液化被吸入可发生结核性肺炎。有的报告指出,支气管镜检查慢性肺结核患者中,有百分之几的患者可见到淋巴结穿孔的痕迹,这也是继发性结核病进展的一种方式。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zyt/7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