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瓜子、核桃……各类果仁是每家必备的零食。不过这些好吃的果仁对于3岁以下的小朋友来说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近日,医院颐和儿科一区,1岁6月大的吉吉(化名)从死亡线上被抢救回来,而致命的原因竟是一颗小小的花生。
吉吉进食花生后突然出现憋气、口唇发绀,其母亲立即为吉吉拍背后,憋气、发绀缓解,家长未予以重视。入院前半天吉吉咳嗽加重,表现出烦躁、呼吸困难,吉吉母医院就诊。
入院时,吉吉呼吸困难十分明显,氧饱和度90%,左侧呼吸音明显降低,值班医师吴国连立即带患儿行急诊胸部CT+气道重建检查,结果和预判的一样,果然是左侧支气管异物!吴国连紧急联系儿科一区郭艳霞主任。
郭艳霞主任决定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并通知护士长做好支气管镜取异物的准备。术前检查就绪,我院王荣副院长积极协调,郭艳霞主任带领的内镜团队在麻醉科和呼吸内科保驾,护理部全程配合的情况下,仅用数分钟的时间就成功地取出了异物。
术后患儿呼吸困难缓解,咳嗽减轻
无独有偶,与前一个儿童相隔3天儿科一区再次接诊了一位特殊患儿。
据家长说,孩子进食花生米后咳嗽、喘息2天了。医生对其进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过度通气,极有可能是“支气管异物”!
患儿年龄小、气管细,对手术耐受性差,术前,医生们充分讨论,制定了多种周密手术方案。
手术开始,电子支气管镜镜头探及到右主支气管时,一淡黄色光亮异物团清晰可见。支气管异物可确诊,致病元凶已找到。
郭艳霞主任双手稳妥精准地操纵着支气管镜,经过支气管镜团队医护的不懈努力,通力合作取出约0.7cm的花生米,手术顺利成功完成。
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意外急症之一,据报道,异物吸入占0-3岁儿童死亡原因的7%,占1岁以下因意外伤害死亡的40%。3岁以内支气管异物发生率最高,约为55%-95%。
3岁以内的孩子活动空间明显增加,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差,容易抓起东西就往嘴里填塞,在哭闹、大笑、跌倒等过程中引起误吸,且该年龄段的孩子磨牙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吞咽协调及喉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全,进食时食物也容易呛入气道。严重者可造成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儿童吸入的异物种类中以花生、瓜子、核桃等植物类异物为主,其不易从气道排出,停留在支气管可引起局部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出现糜烂、溃疡、坏死及肉芽组织包裹,甚至发生细小支气管闭塞,可继发肺炎、肺气肿等症状。因此,快速确诊并取出异物是当务之急,家长发现孩子吸入异物后要立即送医!
医院颐和儿科拥有最先进的电子支气管镜(奥林巴斯CV-内镜),具有管径小(最细的2.8mm)、柔软、可弯曲,适合0-14岁的儿童,能直视下进行相关操作。自年9月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技术以来,主要用于大叶性肺炎、难治性肺炎、肺不张、反复咳喘、不明原因咯血病人的诊治,已顺利完成支气管镜检查及灌洗治疗30余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经电子支气管镜--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已顺利开展,标志着我科支气管镜技术诊治水平在纵深方向取得新突破,为医院儿科呼吸专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篇章。儿科一区为呼吸消化专业病区,擅长儿童难治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发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慢性咳嗽、过敏性疾病、慢性腹泻、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诊治。郭艳霞医院PICU及纤维支气管镜室进修长达1年,将儿童支气管镜技术熟练应用于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中,为患儿家属排忧解难,解决了以往这类患病儿童必须去北京、天津就医的难题。专科医生
郭艳霞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