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即使出现重症,转为危重症及需要插管的风险大大低于未接种疫苗者;由重症转为轻症所需时间也大大短于未接种疫苗者。因此,建议符合要求但尚未完成接种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保护好自己,构建起免疫屏障。
接种时间
每天
上午9:00--11:00
下午1:00--4:00
接种地点
高碑店文体中心接种点位
兴隆公园接种点位
八里庄老大队接种点位
随着冬季严寒的来临
为提高居民接种疫苗的便利性
新冠疫苗流动接种车也驶进社区
让“疫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疫苗接种流动车具体时间
可咨询所在社区
当前疫情形势反复家中的老人安全吗?新冠肺炎疫苗都打了吗?有人说老人出门少,不用打了有人说老人有慢性病,打不得有人说老人年纪大了,不打算了那么真的不用打吗?来听听专家怎么说!↓↓↓为什么要提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新冠病毒作为全新的病毒,全球所有人对其均是易感的。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流行的反复,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
各国数据不断证实,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成年人和儿童,各国统计的新冠患者平均死亡年龄都在70岁以上。
以美国不同年龄段的感染、住院、死亡情况为例,根据美国CDC的公开数据,以18-29岁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为基线来比较,50-6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4倍、死亡风险提高了30倍;65-7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90倍;75-8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9倍、死亡风险提高了倍;85岁以上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1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倍。
因而,新冠肺炎造成的需要住院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只有提高和加强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大幅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意义和作用极大。
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老人
前期的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感染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对目前流行的德尔塔变异株仍然具有保护效果。
由钟南山院士领导的一项关于广东疫情中疫苗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国药中生、科兴中维两种灭活疫苗预防中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果可达到70.2%,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这表明接种疫苗对重症、危重症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与之前境外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
今年以来,对国内多地散发聚集性疫情初步分析表明,老年人接种疫苗之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即使出现重症,转为危重症及需要插管的风险大大低于未接种疫苗者;由重症转为轻症所需时间也大大短于未接种疫苗者。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邵一鸣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按照相关审批要求,在获得有关机构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前,均开展了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全人群的I、II、III期临床试验,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在境外疫情高流行国家的10多亿剂次和国内20多亿剂次的接种中,以超大量的数据显示出疫苗的安全性很好,在老年人中的副作用还略低于成年人。
在各类疫苗中,我国主打的灭活和重组蛋白疫苗的副作用较低,例如接种后发热的比例为17.61/万,一般不需要处理;严重过敏反应低于千万分之一,只要及时处理均无大碍。总体来讲,我国目前接种的主要几种新冠疫苗安全性指标好过平常年份接种的各种疫苗。
在有效性方面,国内外研究数据证明,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尤其是重症和死亡方面的作用显著。美国CDC的统计数据显示,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相比,疫苗接种可使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降低5倍,住院风险至少降低10倍,死亡的风险也至少降低10倍。
因此,为了实现既降低感染、又降低死亡,继而保护老年人的整体疫情防控目标,必须补齐当前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的短板,大力提高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尽快实现“应接尽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