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生命时报。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例,其中确诊病例例(武汉市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疑似病例7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2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专家钟南山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两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武汉市卫健委21日凌晨发布消息,通报武汉市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目前,武汉市共有15名医务人员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16例患者中,危重症1例,其余病情稳定,均已隔离治疗。
新增死亡1例,无新增病例
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1月19日22时-1月19日24时,死亡1例,无出院病例和新增病例。
死者陈某,男,89岁,年1月13日发病,1月18日因严重呼吸困难入院救治,1月19日23:39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等基础疾病。
截至1月19日24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4例。目前仍在院治疗例,其中重症35例、危重症9例,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
划重点!
一、确认可人传人有医务人员被感染
钟南山表示,从目前疫情的地理分布、感染人群来看,跟武汉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海鲜市场关闭以后,陆续又出现了有感染的病例。同时,在全国四五个省市以及国外出现的病例,几乎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在广东有2例肯定是传染,因为这两个人没有去过武汉,但家人得病以后回来以后传给他。此外还有医务人员的感染,这证实了疫情可以人传人。
二、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
钟南山表示,此次疫情集中在武汉的两个区,这两个区都有比较大的海鲜市场。说是海鲜市场,这里相当多的不是海鲜,而是野味,初步经过流行病学分析,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有比较大的可能。
三、病毒感染正在爬坡阶段相比SARS传染性较弱
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病毒相比,尽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正在爬坡,但是相比SARS传染性没那么强。
四、戴口罩预防很重要不一定非要N95口罩
钟南山表示,预防时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据央视报道,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李兰娟、袁国勇、曾光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专家组答记者问有哪些要点?
疫情发展到什么阶段?
曾光:只要措施对完全可以逆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现在还处于早期,对武汉市来讲,传播进入了一种社区传播的早期。多例病例相对武汉一千多万人口来讲是少数,只要公共卫生措施对,完全可以逆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
高福:我们在打一场与病毒变异的防控“战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也在变,在适应环境、适应人类,所以现在这场“战争”是防控和病毒变异的“战争”。
如何防控疫情?
钟南山:防治的关键是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专家钟南山表示,武汉减少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武汉会有很严格的筛查检测措施,特别是体温检测,体温高的不建议离开武汉。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非常重要,这个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但是现在正在进行一些动物试验观察,科学研究要跟上。春节期间,估计得病的人数还会有增加,要防止传播,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当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钟南山院士指出,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和隔离,这是最有效的,最原始的防控办法。对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接触是极为重要的,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是最重要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
李兰娟: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尽快到发热门诊接受检测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建议,武汉地区出现发烧、咳嗽症状的患者,医院门诊检测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他地区的人如果没有去过武汉,没有接触传染源,一般来讲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只要有发烧,只要有病毒感染,医院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重复SARS疫情?
钟南山:全民提高警惕不会重复17年前的SARS疫情
钟南山院士指出,现在要提高警惕,全民、领导、政府、医务人员,包括媒体,属地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我们有信心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表示,这次用两周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相信疫情不会像17年前SARS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害。
随着确诊病例数字的攀升,每个人都在关心:我该如何预防?
在众多防范措施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戴口罩”。
据悉,医院已经对发热患者启动筛查,向患者发放口罩。专家建议,就医患者应佩戴口罩作为常规防护措施。
临近春节,大部分快递停运,有些药店的口罩也销售一空。买不到口罩该如何预防?什么样的口罩能预防感染?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能预防感染吗?
常见的口罩有以下几种: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
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
购买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N95型口罩
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针对医疗机构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
相比较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闭更好。在选用N95型口罩时,尽量选择不带呼吸阀的N95型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
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N95型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
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可以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要佩戴N95型口罩。
?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去超市、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戴口罩;
?为防止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应及时戴口罩;
此外,雾霾天气在室外活动时,建议戴口罩。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各异,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这些人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儿童防护口罩。
口罩多久需要更换一次?
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医用口罩,但这样会使鼻粘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较通风的场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医用口罩不用时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买不到口罩,还能这样预防感染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相互传播。
1.直接传播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气体中,都带有病毒,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患病者或者携带病毒的动物呼出气、嚎叫,同样也有病毒,会导致感染。不过,这需要近距离接触。2.气溶胶传播病人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就会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就会感染。3.接触传播病人喷嚏、咳嗽的飞沫,虽然开始是播撒在空气中,但最终会沉积下来,沉积在地面、桌椅、门把手等日常用品上面,还有病人口水、痰液、唾液等分泌物,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触摸日常用品,也会把病毒留在上面。如果正常人的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手就会被污染,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引起感染,这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我们了解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就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无论是咳嗽、喷嚏、流鼻涕,一定要用纸张、手帕遮挡。若无东西可用,可用手遮挡,不能对着别人喷嚏、咳嗽。
?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尤其是面对面谈话时。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对疑似罹患传染性疾病的人,应及早隔离。不探视疑似罹患传染病的病人。
?传染病高发季节不要凑热闹,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居家,保持室内不断地通风换气。
?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当时实在没有可吐痰的地方,可以先吐在纸张上,方便时再把它放到它的归宿地。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手。要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
?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疲劳可以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病的好办法。
?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