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磷酸氯喹用药须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氯喹作为一种传统经典的抗疟疾药物,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年,它在德国拜耳实验室被首次合成,尽管显示出抗疟疾的功效,但是由于被发现“在人类使用中毒性太大”而一度被放弃。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一次军方发起的抗疟疾药物研发中,此药重新受到重视,于年被命名为“氯喹”,并用于全世界疟疾的治疗。

近期,在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方案(第六版试行)中,将磷酸氯喹纳入新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老药新用”也成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一个重要方向。

氯喹抗病毒作用机制

氯喹是一种弱碱性药物,可通过提高病毒/细胞融合所需的内体pH值,能阻断冠状病毒、逆转录病毒等pH依赖性病毒的复制;氯喹可干扰SARS-CoV细胞受体糖基化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多项体外研究显示,氯喹可使病毒受体,即肺泡上皮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糖基化不足,阻碍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因此氯喹影响了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本次疫情的元凶“新型冠状病毒”也是通过ACE2进入人体,所以氯喹同样可以阻止病毒的入侵。

药师提示

1、剂量换算:mg氯喹基质相当于mg磷酸氯喹。

2、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成人mg,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天。

3、适用人群:年龄18岁且65岁,孕妇禁用。

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剂量调整:

肾功能不全:GFR≥10ml/min时无需剂量调整、GFR10ml/min时剂量减半、血液透析剂量减半。

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慎用,如果确需使用目前暂无剂量调整方案(建议通过监测肝脏功能来降低可能发生的肝损伤)。

药代药动学特点

(1)口服吸收快。氯喹口服后,肠道吸收快而充分,服药后1~2小时血中浓度最高。

(2)血药浓度维持较久。约55%的药物在血中与血浆成分结合,t1/2为2.5~10日。

(3)组织蛋白结合率高。在肝、脾、肾、肺中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达~倍。在脑组织及脊髓组织中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10~30倍,红细胞内达到很高水平。

(4)主要在肝脏代谢,小部分经肾脏排泄。氯喹在体内的代谢转化是在肝脏进行的,其主要代谢产物是去乙基氯喹,此物仍有抗疟作用。小部分(10~15%)氯喹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排泄速度可因尿液酸化而加快,碱化而降低。约8%随粪便排泄,氯喹也可由乳汁中排出。

(5)氯喹的安全界限低。其致死量可低至50mg(基质)/kg,迅速出现恶心、呕吐、困倦,继之言语不清、激动、视力障碍,由于肺水肿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心律失常、抽搐及昏迷。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通报,磷酸氯喹在成人中的致死计量是2-4g。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头晕、头痛、眼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耳鸣、烦躁等。反应大多较轻,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眼睛毒性:(1)因氯喹可由泪腺分泌,并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停药后可消失。(2)蓄积毒性:本品相当部分在组织内蓄积,久服可致视网膜轻度水肿和色素聚集,出现暗点,影响视力,有出现视网膜病(黄斑病变)、黄斑变性的报道,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持续治疗时间、每日最高剂量和(或)累计剂量,常为不可逆。

(3)严重椎体外系疾病:如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伸舌、斜颈等,症状常于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缓解。

(4)心脏毒性:引起窦房结的抑制,导致心律失常、休克,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而导致死亡。为最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临床严密监测。

(5)血液系统:溶血、再障、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等较为罕见。

(6)其他:药物性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紫瘢、皮疹、皮炎,光敏性皮炎乃至剥脱性皮炎、银屑病、毛发变白、脱毛、神经肌肉痛、轻度短暂头痛等。

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jxfyzz/4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