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人人自危。本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及《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对新冠肺炎的症状及疫情期间就医原则进行详述,指导公众了解科学的预防方法,降低传播风险。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伴有基础性疾病、年龄大的患者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重症病例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可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2、新冠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的区别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表现为头痛、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与流感和普通感冒类似。但其实它们之间有明确区别。
3、自己或家人有疑似症状就医原则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①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②有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③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时,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就医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乘坐私家车或呼叫救护车,医院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医院时,应尽可能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做好预约和准备,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减少就诊时间。在医院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口罩。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可使用私家车或救护车。随时保持手卫生,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75%酒精。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肘遮住口鼻。医院门把手、门帘、医院物品后,尽量对手部进行消毒,如果不能及时消毒,则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医院就诊过程中,医院停留时间。
4、其他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就医原则
原则上来说,疫情期间,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民众医院;如果必须就医,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医院,可只做必需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其他项目和操作尽可能择期补做;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诊室。
慢性病稳定期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按要求治疗和管理已有慢性病。备齐药物,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所患慢性病的症状变化与病情进展,加强与医生之间的联系。高血压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若出现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眼痛、心悸、胸闷等危急情况之一时,请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应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若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等状况,请医院就诊。
自医院返家后,立即更换衣服,用流动水认真洗手,衣物尽快清洗,有条件者可先行用84消毒液处理。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者,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2周的活动史。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除常规预防外,还需注意心理因素,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正确应对各种刺激。积极的生活事件及心态可使免疫球蛋白IgA增高,提高人体免疫力;相反,如面对考试压力,学生的各项免疫应答指标如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值能力均下降。公众需合理接收网络信息,避免过度恐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