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最近几天,也有人在关心SARS仿佛是突然来了,突然又走了,好像就彻底消失了。那么这次面对新冠病毒,我们是否希望它“走”,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可能与它长期共存,那么我们该怎么共存?有这种可能吗?
A:王辰院士:有这种可能性。因为SARS这样兼具很强的传播性和很强致病性的病毒,它是不容易存活和传播的,要是把宿主杀死了,它也就生存不了了。而像(新冠肺炎)这个病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从流行病学的流行规律、从病毒学生物学规律、从临床上防诊治方面的措施、在生产生活中的防范的措施,针对这个疾病这个病原的特点,做出相应安排。
Q:白岩松: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相关的科研攻关其实尤为重要,并不是“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而是“希望它走”,但也要做好长期共存的准备?
A:王辰:是的。真正的防控这个疾病最强有力的生产力一定来自科学研究,对于科学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方法的发明发现。
Q:白岩松:现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药物是否明显增多?
A:王辰:有所增多,但也还在探索阶段。因为这个病是一个新出现的疾病,对它的规律还不了解,此前是基于过去的一些经验现制订的一些治疗方法。随着对病情规律的认识,我们的治疗针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但我们的认识还非常粗浅,包括对新药、新疗法的探索都还在初级阶段。
大家知道医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一个新药和新疗法绝对不是简单能够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既要有急迫的心情,感受到病人急迫的需要,同时要有非常清晰的头脑、非常稳健的行动,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提示的就是一定要尊重科学程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