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介明教授团队在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

手部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当地时间年4月10日,瞿介明教授团队在呼吸领域最顶级期刊《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IF=16.)在线发表题为「COVID-19withdifferentseverity:amulti-centerstudyofclinicalfeatures」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多中心临床研究。上海交通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瞿介明教授、周敏教授,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的卢洪洲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包括上海交通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冯耘副主任医师、博士生谢雨桑,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凌云副主任医师,医院感染科柏涛主治医师。

图1:publishedonlinefirst

背景

COVID-19在全球爆发并引起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82期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截止年4月11日,SARS-CoV-2已在全球造成确诊病例累积例,死亡病例例,战「疫」难度持续升级。

研究方法

该研究收集了年1月1日至年2月15日间收住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湖医院及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的名新冠肺炎患者。依照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中临床分型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三组:普通型(n=)、重型(n=54)、危重型(n=70),分析并系统比较了各组间临床特征及合并症、相关重要检查指标差异、治疗及预后和胸部影像学表现。

结果

1

临床特征

COVID-19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岁(IQR40-64),其中危重症组中≥75岁患者的比例(17.1%)高于普通和重症组。从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4天(IQR2-7),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为6天(IQR4-10)。在入院体征方面与先前研究一致,发热(85.9%)和干咳(59.4%)是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入院表现。此外,气促在危重症患者中更为常见(70.3%)。入院CURB-65评分在危重症与其它两组间有差异(p<0.05),但48.6%的危重症患者入院CURB-65评分为0,而入院时三组MuLBSTA评分分别为普通型7分(IQR5-9),重症组9分(IQR7-11),危重症组11分(IQR7-13)。

图2:发病到入院及确诊时间

2

合并症

在合并症方面,研究纳入的名COVID-19患者中,有名(43.1%)罹患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免疫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病等在内的基础疾病。组间比较提示,危重症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普通型患者组(35.7%vs.20.7%,p0.05)。此外,研究人员进一步比较了名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其中普通型患者中使用ARB或ACEI/ARB比例高于其他两组。

3

实验室及免疫学检查

对患者相关检查表明,危重症患者入院时肌钙蛋白、CK-MB、降钙素原、BNP高于普通型患者;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钙低于普通型患者。免疫学检查方面,危重症患者CD3+T、CD4+T、CD8+T细胞计数低于普通型患者,CD3+T、CD4+T细胞比例也有相同趋势,而IgG、IgA水平在三组间变化不显著。

4

治疗和结局

在治疗方面,大多数COVID-19患者(60.1%)早期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达芦那韦、考比司他和氯喹。与重症患者相比,更多的危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了激素治疗(51.9%vs.74.3%,p<0.05)。在呼吸支持情况方面,危重症组中有4名(5.7%)患者接受了ECMO,39名(55.7%)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

在结局方面,至年3月21日,名患者中有名(84.7%)康复出院;23名(4.8%)患者仍在院治疗;6名(1.7%)普通型患者死亡、3名(5.6%)重症患者死亡、29名(41.4%)危重症患者死亡。按年龄分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一致提示,≥75岁高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

5

入院CT及动态变化

在入院胸部影像学方面,与普通型相比,重症及危重症组患者多肺叶浸润的比例更高,危重症组患者胸腔积液比例更高(18%vs3.1%,p0.05)。动态随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一重症男性患者自入院、进展至临床好转的胸部CT,可见患者入院时双肺磨玻璃影逐渐扩大,而后进展至实变,在起病19天后病灶逐渐开始吸收,起病29天后仍可见条索影残留。

图3:重症患者影像学动态变化

总结

该研究收集并系统比较了例来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湖北医院医院,不同严重程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重要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差异。其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合并症更多,各器官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受损更加严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为41.1%。此外,高龄(≥75岁)是造成COVID-19死亡的危险因素,多肺叶浸润及胸腔积液与疾病进展有关。合并高血压的普通型患者中使用ARB或ACEI/ARB比例高于重症及危重症组。该研究为临床诊治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jxfyzz/5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