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发的3种疾病,你都知道吗

复方乌龙散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384.html

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此时也是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此,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陈硕介绍了几类冬季高发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提醒广大市民:今年冬季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预防能力。

一、呼吸系统疾病

1

流感和感冒

冬季,市民最需提防的就是流行性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

流感的主要症状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超过39℃,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普通性感冒表现为喉咙痒痛、鼻塞、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一般来说,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遭受流感或感冒的侵袭。

市民应如何对流感和感冒呢?

陈硕表示: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

4.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7.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果觉得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8.可进行免疫预防,如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2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肿瘤等疾病),更易患慢性支气管炎。冬季,如果受凉,加上身体抵抗力差,可能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病情严重时甚至会持续1到2个月,而且病情也容易反复。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其中,咳嗽一般以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陈硕介绍,应对慢性支气管炎,市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2.要注意保暖,别着凉。

3.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室内空气污染会引发或加重病情。

4.要加强锻炼,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可以学习做呼吸操。

5.可以通过打肺炎、流感疫苗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二、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因此冬天里也要提防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悸、心慌;活动后下肢局部疼痛等。一般而言,如果冬季老年人持续数日或数周出现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等情况,就该小心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陈硕表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压和血糖,如控制不佳,须及时调整原有的治疗方案。

2.要尽可能做好保暖工作。

3.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和情绪激动。

4.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5.要控制体重。过度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应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6.相关症医院就诊。

三、消化系统疾病

冬季,人的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原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病,一些暴饮暴食者以及肠胃功能差的人群容易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肠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要想避免上述问题,陈硕建议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具体包括:

1.饮食要有规律。原本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尤其应注意养成温和的饮食方式,切忌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酗酒,尤其要注意不喝冰啤酒。

2.不喝生水,饮用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在食用生蔬瓜果前,要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

4.注意饮食卫生,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不吃不洁食品,少吃凉拌食品。

5.不和他人混用餐具,采用分餐或者公勺公筷的方式进食。

6.呕吐、腹泻严重时,要立即就医,避免身体脱水。

7.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用手抓取直接入口的食物。

撰稿:郑莹媛张铮毅

制作:管静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jxfyzz/6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