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发性和继发性传染病,又称猪肺疫,俗称“锁喉风”,“肿脖瘟”,猪肺疫虽然分布较广,但是单独发病率不高,一般都是有其他传染病引发而来的,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对猪群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病原:病原微生物: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本菌为细小的球杆菌,宽0.25-0.4um(微米),长0.1-um.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血液和组织中的病原菌,用美蓝、石炭酸复红、瑞氏或姬姆萨染色,菌体呈明显的两级着色特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不强,干燥后2~3天内死亡,在血液及粪便中能生存10天,在腐败的尸体中能生存1~3个月,在日光和高温下立即死亡,1%火碱及2%来苏儿等能迅速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大小猪均易感染,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较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土壤传播、饮用水传播,主要是通过病猪的呼吸、唾液、喷嚏、排泄以及公用食槽等方式蔓延到整个猪群。猪肺疫常为散发,多继发于其他传染病之后,其特征是急性病例呈败血症死亡。本病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季节性不明显,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高温,潮湿,多雨季节多发。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条件不良等因素促进本病发生。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三)临床症状:
1.急性发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程长的发烧不食,皮肤出现紫红斑,咽喉部、颈部甚至耳根、胸前发热、红肿、坚硬,呼吸困难,呈犬坐、头颈前伸状,口鼻流白沫或带血色,随后即死亡,死亡率常高达;
2.急性发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发烧,痉挛性咳嗽,口鼻流粘性痰液,便秘,呼吸困难,呈犬坐,胸部有摩擦杂音,随后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不吃食,腹泻,皮肤红斑,后期多衰弱、卧地、窒息而死;
3.慢性发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鼻流脓性分泌物,胸部有摩擦杂音,关节肿胀,常腹泻,食欲不振,极度消瘦,多衰竭致死;
(四)解剖症状:
1、最急性病例:主要病变为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点状出血,以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浆液性浸润最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时,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
2、急性病例: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周围常伴有水肿和气肿,病程长的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浸润,切面呈大理石纹理。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严重病例胸膜与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
3、慢性病例:尸体极度消瘦、贫血。肺肝变区扩大,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包裹,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心包、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沉着、胸膜肥厚,常与病肺粘连。
临床诊断方面,流行性的猪肺疫不难诊断,主要症状是猪的颈部咽喉区高热红肿,呼吸困难而急迫。重病猪的口鼻流出泡沫,很快死亡。这里大家一定要区分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肺疫。因为实际上在猪肺疫的急性型里面也可以视为胸膜肺炎性,但是在区别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点是猪肺疫的鼻孔里面流出的是白色泡沫带有少量的血,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直接就是血色泡沫!
预防方案:疾病高发期:1.荆防败毒散/黄连解毒散+麻杏石甘散集中拌料,连用5-7天
2.板青颗粒+甘草颗粒集中饮水,连用5-7天
治疗方案:呼吸道套餐:1.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泰万菌素+麻杏石甘散,连用7-10天
2.板青颗粒+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甘草颗粒,连用7-10天
预防措施:
1.注意保证饲料营养,增强猪体的抵抗力,保持猪舍干燥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种猪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次,仔猪断奶后注射1ml,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5m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