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少一些注射,让母亲少一些泪水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系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

每一次接诊来自老家的一些熟人的孩子,总免不了一阵“悲催”的感觉。

6个月大的孩子,第一次发高烧,偶尔咳嗽几下,医院一步步看病,唯一相同的是每天都有2-4瓶大小不等的输液。反复折腾十几天,病情都差不多,甚至还更重了,咳嗽越来越厉害,也开始拉肚子了,发烧呢基本只能靠吃退烧药缓解症状,拍的片子也出现肺炎了,家里医生要求要住院,用更高级的药物输液的时候,家长终于急了,千方百计找到熟人到福州看病。

这一个孩子比以前的那些孩子更重些,支气管肺炎伴有腹泻,中度脱水,本来我是安排要她住院的,床位也很难挤,没想到她却委婉的拒绝了,后面我才知道她是怕花太多钱,这个出生艰苦但性格坚强的女人可以面对任何困难,唯独在她儿子发高烧或者病情没好转时就会手足无措、泪眼迷离。

在门诊给她儿子输了两天液终于纠正了脱水,发烧也有些控制,我就给她开出了口服的处方,但却遭到了这个一贯省钱甚至有些抠门的母亲的反对。我知道她是担心疗效,这种事情碰的太多了,不得不再次对于“群体性盲目”感到悲从心来,最后好说歹说举到了我儿子的例子才让她接受口服治疗,中间的折腾也是反复异常(因为家属护理知识的极低匮乏),终于吃了5天的口服药孩子调理的差不多了,她千恩万谢的回老家了,她们一家子担心受怕了好一阵子以为得了什么大病的居然又是一个没有规范治疗的“感冒”。

但我知道,我这次的帮助并不能免除她的孩子将来还要遭受注射,也还有更多其他的孩子正在遭受这种痛楚,也有更多的母亲还要流很多的泪水。

对于注射治疗的疗效叫好的“群体性盲目”不过是这个浮躁的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感谢金融危机,让我们终于不要走得太快以致于丢了灵魂。

对于儿童的80%左右的疾病只需要给予良好的护理以及些许的口服治疗,效果并不比注射治疗差,这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证实,将来也会在这个国家得到认同,但绝不是现在。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国度,当一个医生只有3-4分钟时间给一个孩子诊病的话,显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随大流的注射,家长也认为他的孩子得到了重视,要想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属指导护理和口服治疗,至少需要20-30分钟,还要取决于这个家长的文化和认知程度。

中国人年均注射8瓶的丰功伟绩当然少不了药品推销的功劳,但如果一个医生的绝大部分收入要靠卖出药品来获得的话,这个人均数值只怕还会上升。

最让人无语的是,原来我发现大部分的注医院,但现在我们也有一些年轻的儿科医生居然对自己的熟人甚至自己的子女进行了大量的注射治疗,这也应了一句话,假的说的久了,终究变成真的了。

过度医疗与GDP的崇拜一样盛行,它不仅伤害患者,浪费医疗资源,可怕的是会把一代一代年青医生带入歧途,让医生这个健康的守门人扮演者“监守自盗”的闹剧。

经常输液尤其是儿童过多的输液伤害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国外的一项检查,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中有很多玻璃渣或塑料残渣,这会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后可能导致胆固醇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更可怕的是输液的东西若是有杂质,纯度不够是会引起严重的输液反应的,这在儿科门诊并不鲜见。

对于注射治疗的厌恶源于儿时的恐惧。通过跟老妈的交流,我出生时是个早产儿,体重肯定小于2kg,还急产,没到产床上就丢出来了,那个出生的条件真是太恶劣了。

我好像得过好多的病,新生儿的时候得过败血症,差点就核黄疸死掉了,3岁之前就是反复的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曾经多次惊厥发作到口吐白沫、人事不知,3岁后直到现在折腾我的大部分是慢性扁桃体炎和咽炎的急性发作,最让我至今难忘的是一次晚上跟老妈走了十几公里到县城看病的经历,那时候治疗扁桃体咽炎没有这么多的注射药品,有的只是肌注后疼痛无比的青霉素,从医院来回接近二十公里的路,一半的路是我被老妈一边哭一边抱着的,一半的路是我坚持要一瘸一拐走下来的,感谢苦难,真是个好学校,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不容易走过的坎时,我都能象赵本山一样对自己说:没事,下来走两步。

感谢知识,是学医才让我逐渐的把自己从一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改造为基本健康的成年人。也是这种经历才让我早已经见惯死人的情况下总不由自主的对流泪的母亲产生恻隐之心,总想教会她们一些以前我老妈所不知道的知识。

写这个文章是想尽可能的帮助一些父母亲在这个“群体性注射”的时代让自己孩子少一些注射的办法,至少多一些知识以免在就医时给医生太多的压力,如果医生感受到母亲的压力时常常不由自主的会开出注射治疗,甚至逼急了,会给点激素。我会按照拉扯一个孩子长大的年龄顺序来叙述母亲们最经常遇到的疾病问题的解答,当然80%的病是不需要注射的,仍然有20%的病是需要注射的,这个判断当你没把握的时候交给专业医生是安全的。

1、我孩子刚出生就有黄疸,这需要治疗吗?

建议所有的父母亲在你们怀孕之前最好知道自己的血型,尤其是O型血或者是稀有的RhD阴性血型的母亲。这些母亲通常会生产患上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这是个急剧进展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因为核黄疸死亡或者遗留严重后遗症。

当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候,母亲们应该确保孩子得到密切的胆红素水平监测,还有时间很重要,出生7天之内的严重黄疸大多能够很好地解决,所以如果在生后7天之内你们的医生建议给你孩子做兰光照射减轻黄疸时,你们应该积极的配合,这会让你们的孩子安全。超过7天治疗严重的溶血性黄疸通常效果不好,多半会留下后遗症。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孩子在7天之内黄疸不高,但到后面却慢慢高起来了,但是吃奶、睡眠、精神、排便都很好,这种情况多半是母乳性黄疸,只要胆红素水平不是太高,是不需要太多的治疗的。

2、我的孩子还没有满月,老是鼻塞,老感觉喉咙有痰,晚上还打鼾,这需要治疗吗?

没满月的孩子因为鼻腔还很小,而且不会翻身,鼻塞是很常见的,新生儿咳嗽反射不是很强,有痰时容易积聚,甚至晚上还有呼噜声。

他跟得了感冒鼻塞的区别就是这种鼻塞一般生下来没几天即开始,持续十数天,没有鼻涕,也没有咳嗽,出现鼻塞时给他翻个身或者抱一会儿就可以缓解,如果是得了感冒的鼻塞,一般是家里的护理人员有卡他症状传染给他,鼻塞持续的时间很短,2-3天内就会进展,出现流鼻涕,咳嗽,甚至影响到精神和吃奶。

老感觉喉咙有痰的多是口水等积聚,因为新生儿咳嗽反射不强,所以经常在刚吃完奶或者长时间一个体位睡眠后听到喉头有痰,还有些鼻塞的声音也跟积痰的声音很像,与生病的痰鸣不同的是,这种有痰的声音一般在抱一会儿或者喝点水后就马上消失了,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多半伴有明显的咳嗽或者脸色发青、气急等等其他症状,所以如果能够排除病理性的鼻塞和痰鸣的话就可以安全的在家里观察,但也有紧张的父母亲如果就诊时给医生的压力过大或者是经验不多的医生多半也会按新生儿肺炎给孩子进行注射治疗那就吃亏大了。

3、第一次发高烧,想了任何办法还是发烧,什么办?

如果你的小孩在5个月到2周岁之间,出生都正常,平时营养也好,没什么生病,第一次出现发高烧,温度在38.5度以上,可能你要手忙脚乱,全家人都要鸡飞狗跳,生怕烧坏小家伙的脑袋。

医院看病,多半是要查血,医生应该会告诉说是病毒感染,看看喉咙可能有点红,开点退烧药,有些人会开抗菌素,但是回去药也吃了,之后仍然继续高烧。

医院看病的家长都会有点紧张的驱使医生给他们的小孩进行输液治疗,然而就算给小孩什么样多的药物,他的高烧仍是要持续3~4天,直到烧退完出了一身密密麻麻的小疹子,有些小孩可能会拉点稀便才会消停,如果第一次出的疹子不什么多,有些人在1岁以后还会再来一次。

据我观察,现在在城市出生的孩子多半是要得一次幼儿急疹的,所以理智的父母应该了解这一过程,至少在找医生就诊时提出有没有可能得这个疾病,这样子可以避免孩子遭受本就不需要接受的过多的注射或是其他医疗措施。

发烧大概是最让家长头疼和令医生困扰的事情。

很多人并不了解,发烧实际上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是机体为了抵抗外来邪物入侵的反应,就好比一个国家遭受外敌入侵,国家机器必然要动员起来,提高战备水平,调动机体的军队等等人员进行攻击,所以适当的战备水平更能提高攻击的效率,所以这时候最根本的不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jxfyzz/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