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概况
NTS测序
患儿男,6岁。
.03.15
出现不明原因咳嗽,伴鼻塞,雾化吸入普米克、爱全乐,口服沐舒坦、孟鲁司特等,症状无好转。
.03.19
患儿咳嗽加重,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未见疱疹及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以“支气管肺炎”收治入院。
血常规:白细胞9.25*×个/L,中性粒细胞%59.70%,淋巴细胞%28.00%,单核细胞%7.70%,红细胞4.05*×个/L
CRP≤0.04ng/mL
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予以锋替新、沙多利卡、澳博达、顺尔宁治疗,治疗后4日患儿仍有咳嗽。
.03.23
下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深部咳痰):肺炎链球菌-DNA阳性(+),流感嗜血杆菌-DNA阳性(+)
巨细胞病毒DNA定量(尿液):8.77E+2copies/ml
EB病毒DNA定量:4.10E+2copies/ml
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鼻):鼻病毒阳性(+)
检查结果提示,除支气管肺炎外,患儿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鼻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加用丽科伟抗病毒治疗,并行支气管镜检查,取肺部灌洗液进行NTS检测。
.3.25
NTS检测: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小韦荣球菌(+),缓症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新型隐球菌(+)
3月25日NTS检测结果
补充诊断:新型隐球菌肺炎;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产黑色素普雷沃菌感染;小韦荣球菌感染;缓症链球菌感染,加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治疗后1日,患儿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双肺未闻及啰音,3日后办理出院。
病原菌简介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细胞内条件性致病真菌,是隐球菌病的病原体,常见于鸟类排泄物中,也可存在人口腔中。该菌大多由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真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药物推荐
首选药物:氟康唑,严重感染患者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起效后,换用氟康唑。
次选药物: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