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谢
衷心感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率领的肺移植团队撰写此文!
本文作者:巨春蓉,练巧燕,徐鑫,叶枫,张挪富,李时悦,何建行,广医一院呼吸健康研究院肺移植团队
本文根据昨日内容更新,突出重点内容见第四大点总结
年1月以来,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nCoV),其主要侵犯呼吸道及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至00年1月31日11时,全国确诊病例例,死亡13例,病亡率达.19%。
实体器官移植作为一个国家医疗实力的体现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移植受者人群越来越多。那么,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性时期,针对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人群,有哪些特殊注意的事项呢?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首先,我们简单复习一下我国这类人群的数量、分类及特点。
一
我国实体器官移植现状及新型冠状病毒特点
实体器官移植主要是指包括心、肝、肺、肾等实质性脏器的移植。目前国际能开展的大器官移植手术在中国均能开展;而且,肝脏、心脏、肺脏移植多个单中心移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心肺、胰肾等器官联合移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例如:广州医院钟南山院士、何建行教授率领的心肺联合移植在中国遥遥领先,达到国际水平;而国内的自体肝移植技术、无缺血肝移植技术及肾脏移植等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下图所示:年,我国器官的捐赠及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肾移植数量居于首位,而肺移植、肝移植发展速度更加迅速。迄今为止,我国实体器官移植的受体人群总数10万人。
根据我国器官移植的数量及规模,最多的移植受者主要来自于肾移植,其次是肝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等;同时,还包括心肺联合、胰肾联合移植等个脏器以上的移植。那么,这些移植受体人群,与正常人有何不同?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性时期,这些人群的应对措施有何不同?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并梳理一下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1]。
01
新冠病毒的特点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本身并不陌生,早在年就已经被分离。但是,年分离到的新冠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发现的新毒株,目前,人类对其来源、特点、中间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毒力等尚不完全了解。目前的调查研究显示:初期感染人群地理分布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密切,其特点如下:
01
宿主不明
目前仍未完全明确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为中华菊头蝠),考虑其通过中间宿主(某种野生动物,“野味”)传播到人体的可能性较大;
0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密切接触也可以传播;另外,该病毒的传染性强:可在动物与人中相互传播,同时也存在人-人传播;
03
致病毒力强
既往很多呼吸道常见的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肺炎,但其引起肺炎的概率相对较低,毒力较弱,而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出现肺炎几率较高,毒力较强;
04
无特效药物
针对该新冠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疫苗尚在研制之中;
05
灭活特点
该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n、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液、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0
新冠肺炎的特点01
潜伏期长短不等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短为1天,也有长达14天的,因此,国家卫健委反复更新的诊治指南中,始终要求密切观察14天内曾接触武汉或湖北省其他出现明显增加的新确诊病例数地区的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
0
临床症状多样化
与普通病毒性肺炎类似:以发热、干咳、乏力、肌肉酸痛为典型表现,病情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但是,该肺炎与其它病毒肺炎的不同点在于:发热不是唯一的主要表现,乏力、干咳及鼻塞、流涕、腹泻等少见症状也是其临床表现之一。另外,部分患者感染后仅有低热及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但此类患者却具有传染性。
03
致病力强
既往很多呼吸道常见的普通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肺炎,但其引起肺炎的概率相对较低,数量相对较少,而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肺炎几率较高,毒力相对较强;
04
无特效药物
目前针对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其它某些病毒(例如巨细胞病毒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同。一旦发生新冠肺炎,只能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虽然目前已经发现有治疗作用的老药新用,但尚未用于临床器官移植受者;
05
特殊人群更容易发病
目前的研究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性更容易侵犯以下患者人群: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这些患者罹患冠状病毒性肺炎,死亡率更高;
06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的特殊性
新冠肺炎具有和其它病毒性肺炎存在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例如,实验室检测:容易出现肌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有多种不同演变过程;而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新冠病毒是确诊的必备条件。
07
预后情况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合并慢性疾病者。
二
器官移植人群,为何需要特别注意?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易感人群。呼吸道存在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大多数情况下,正常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抵御这些病原体,不会导致人体发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需要终身服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环孢素、麦考酚酸酯等药品)预防排斥反应。上述免疫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使这些受体人群抵御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防御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器官移植受者也被称为:免疫缺陷宿主或免疫抑制宿主。这类特殊人群,受到任何一种病原体、即使是毒力很弱的普通病原体侵犯,都可能导致发病。针对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感染后更容易发生新冠肺炎,而且,由于新冠肺炎直接导致的死亡率或其相关死亡率可能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那么,怎么办呢?在我们采用应对措施之前,首先简单复习一下器官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点。
对于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尤其是肺移植受者或心肺联合移植受者。器官移植受者的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个月至1年内[]。一般来说,术后早期,尤其是~6个月内,病毒感染最高发[3]。同时,冬春季节,是病毒感染的高发期,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