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6日晨读案例分享:
一、刘晓伟老师医案分享:
案例1,这是从小孩到现在二三十年的大腿和小腿萎缩医案。通过用手代针以及直接用针疏通大腿的白线(白线上比左腿粗,白线下比右腿细),和小腿三阴交附近的异常点,腿充盈了很多。并因膝关节下蹲困难,针了利乐根源在藏区义诊常用的膝三针(内关、心门、肩中),并推荐了消膝关节骨刺的四花副穴、四花下穴。效果如图。
案例2,某女性患者,自诉双侧膏肓穴痛,问右侧最严重,给刺血和针灸了重子重仙和第二掌骨肺心穴之后,右侧膏肓穴疼痛消失。反而不严重的左侧膏肓穴变得很突出了。
二、杨光元老师医案分享:
一男子右侧腹部胀痛厉害,疼痛难忍,观察是肝胆区域,针足三里、内庭、太冲穴,从上到下轻轻按揉疼痛患处,患者很快痛苦减轻。
三、刘清华师兄医案分享:
女,43,尿频尿急,夜尿1点3点两次,扎四花上,天皇大陵,水相穴。扎一次后,第二天四点多才尿一次。
范军师兄医案:我做过一个打嗝打到胃痛的案例,扎了耳穴嗝点和脾肿穴,马上就不打了,留针20分钟后没有再打
四、杜云兰师兄分享:
苇茎
苇茎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本草经集注》称芦根。味甘,寒。清热排脓、养胃生津、除烦药。临床上常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桔梗等配伍,治各种化脓、炎症。
“甘,寒。清肺解毒,止咳排脓。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痈疽。”
心、肺经。
入煎剂,每用15-30克,鲜品用量加倍。
由于苇茎(芦根)是属于寒性药物,对去热止咳等有功效,但是切记脾胃虚寒者禁止服用芦根,无脾胃虚寒的人也不要与巴豆同服。
取鲜品,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段或捣汁。
经方用苇茎仅见于《金匮要略》《千金》苇茎汤,配冬瓜子、薏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其主治在阳明。《本经》未记载苇茎,《别录》谓;“芦根,味甘,寒。主消渴、客热。”由《千金》苇茎汤方证可知能清热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以治肺痈。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肺化脓症,如肺脓疡、急性支气管扩张感染等;亦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咯脓性痰而呈上热下寒证者。热多增苇茎,脓多增薏苡仁,常随证与桔梗汤合用。
后世多用苇茎治疗热性病,如感冒、太阴温病(温病条辨)、食鱼中毒、牙衄出血等。
《千金》苇茎汤方证
《千金》苇茎汤方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六):《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解析:苇茎甘寒,解热除烦渴,并有排脓作用,薏苡仁亦甘寒,清热利湿排脓,两者主排脓清上热,而又以桃仁活血祛瘀,并以冬瓜仁甘温建中祛湿以助排脓,四物协力消痈肿而排脓,故治肺痈之有脓者。本方适应证为:咳吐黄脓痰、微热烦满者。
苇茎于太阴阳明合病《千金》苇茎汤方证,主清热排脓,除烦。
特别鸣谢冯?雁、张丽丽、贾文利、杜云兰等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排版、校对、分享等工作,感恩!
将今天晨读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人,回向给我们的祖国,祝福所有人都健康快乐吉祥每一天,也祝福我们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下无疾。
整理:龚红月;编辑:黄小米;审核:张静萍。
祝您乐享健康长寿感谢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