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有哪些作用和优势?2月29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省、市中医药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医院肺病科主任林琳介绍,根据目前观察,中医药疗效第一可改善症状,如帮助退烧,缓解咳嗽、气促憋气、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第二可协助稳定病情,对阻止病情向重症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中医药可帮助疾病恢复,可扶助正气,清除余邪,促进身体康复。
另外,中医八段锦、太极拳、拍经络等功法锻炼,针灸、耳穴压豆、情志调养,饮食调理等方法,对于患者康复有很好的作用。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及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有哪些实际效果?广州市新冠肺炎中医防控专家组组长、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介绍,截至2月27日,广州治疗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中医参与率95.38%,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确诊病人中已有人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立即成立了新冠肺炎中医防控专家组,专家组有77名中医专家,来自医院、广医院医院。专家组制定了中医药防控和救治方案,参与病例会诊及危重症病例救治,保证每个病人能接受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其中,医院医院,于1月20日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专家组副组长谭行华率领团队早期参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并且成立了全省唯一一个中医隔离病区;医院医院之一,专家组成员黄晓青主任深入隔离病区,为每个确诊以及疑似病人进行中医诊疗,开具中药,做到一人一方,并派发凉茶、香囊等,每个病人都能同时进行中西医协同治疗。
在科研攻关方面,谭行华所在的医院启动新冠肺炎技术攻关,研制出“肺炎1号方”,短时间内获得省药监局批准,在全省医院中临床使用。研究结果显示,“肺炎1号方”能够明显改善轻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有减少重型肺炎发生的趋势。
广州医科大学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现连花清瘟颗粒、六神丸等中成药体外有抑制新冠病毒作用及抗炎作用;广医还与香雪制药合作,启动开展中医药预防方剂用于社区隔离人群的干预效果研究。医院积极申报省中医药局新冠临床研究专项课题,医院共获课题立项20多项。
在疫情防控上,“未病先防”充分发挥了中医在预防疾病的独特优势,专家组向社会公布了适合广州气候特点和易感人群体质、药食同源药材为主的预防中药方“五指防冠方”,全市多家药店为有需要的市民代煎配送。
//
广东新冠肺炎病理为“湿热瘀毒虚”
//
林琳说,新冠肺炎中医治疗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要从整体来考虑,一方面考虑“天人合一”,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新冠病毒肺炎在广东和武汉的表现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病者的表现略不同,我们通过临床证候分析,总结广东新冠病毒肺炎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虚”,临床上根据不同病者的不同证候进行加减辨证治疗。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肺病治肺”,更要分析肺炎的病理发展的来路,早期截断,扭转病势发展。方案治疗是膜源的湿或湿热,通过宣散、调和、清解、通下原则来治疗,并不是一味地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由于本病湿性缠绵、黏滞难解的特点,还加用了淡法的法则治疗。体现了“湿热病治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法”的思想。此外,整体观还表现在本次肺炎不但治了肺,还通过清肠、调和脾胃、调补元气来救治等。
总之,本次新冠肺炎救治是按照既往的原理和经验,结合本次疾病的特点,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治疗的,通过清除病理因素(邪气)、提高免疫状态,保护组织细胞(扶正气),促进机体阴阳的恢复和平衡。
原标题:《湿热瘀毒虚!广东患者病理表现与武汉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