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前後應注意啥針灸手法有分補瀉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23074.html

針灸前後應注意啥?

1,饑餓或過度疲倦者忌針,特別是初次針灸或曾暈針者,以免引起不適或暈針。暈針即腦部血流量一時降低,以致頭暈。

2,請穿寬鬆衣物,勿穿連身衣褲、裙子、或褲襪。

3,針灸時,請放鬆身心,保持最舒服的姿勢,留針時亦勿變更姿勢,以免牽引到針身致疼痛,或令肌肉纏住針身以致難拔出。

4,針灸時若有任何不適,特別是暈眩感或劇痛時,請立即告知身旁的護士或醫師處理之,切勿強忍。

5,出針時,若見出血(非故意放血者),請速以乾棉球用力按壓3分鐘(禁止揉動!),可避免瘀青、腫痛。

6,針灸後,針處在兩小時之內儘量不要碰到水。

7,針灸後,若針處有瘀青、腫痛時,亦不必太緊張,翌日之後可多熱敷,數日後自會消失。

8,針灸後若覺疲倦或針處痠脹等屬正常現象,1、2天內自會平復,不必擔心。若痠脹難忍,可在痠脹處的上、下方用手刀以中等力道拍打數次,可立即緩和。

9,屬慢性病須長期針灸者,建議每週至少針灸2、3次;若時間允許、體力正常(針灸後不覺疲倦),亦可每日針灸1次。

10,包括內科、筋肉痠痛等各種疾患,在針灸之外,若能配合內服中藥,更可加強療效、縮短療程。

11,感冒、經期、腹痛腹瀉等等急性病症皆可採針灸迅速緩解症狀、不適。

針灸手法有分補瀉

針灸並非把針刺進穴道、之後拔出來那麼簡單。傳統的進針手法有分補法、瀉法,「補」就是提昇機體的機能、代謝,「瀉」就是降低、抑制機體的機能,或是瀉出「邪氣」,如外來的風寒濕氣。各種補瀉手法基本上由進針、撚針的不同速度、力道、深淺、撚轉方向、次數等等手法所組成。醫師會視患者當時身體的虛實決定採用的手法。

拔針也有分補法、瀉法。一般人會以為,針灸之後拔針,不就是把針直接拔出來這麼簡單?但實則不然,傳統針灸對於拔針的手法也很講究,而臨床上,不同的拔針手法對於療效也確實存在差異。

慢性病、慢性痠痛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針刺之後經常會久留針,拔針時得緩慢、輕柔,出針後須立即以乾棉球按壓針孔,以免瀉了患者元氣,此稱補法。

若拔針快速,出針後也不按壓針孔,乃瀉法,會瀉病人的氣,只宜於急性病、中醫所謂的實證,不宜於慢性病、虛證。筆者曾見過有護士拔針像拔草一樣粗魯,乃大瀉法,會大瀉患者元氣,實在不宜加之於虛弱或慢性病患者。

更多了解,請關注公眾號

微店直通車

陳軍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xefyzl/4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