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很多人拿到CT报告,会发现报告上出现“磨玻璃”三个字。有的报告结论是病毒性肺炎,有的结论是磨玻璃结节,建议进一步观察。那么此”磨玻璃”和彼“磨玻璃”是不是一回事呢?(图1,磨玻璃结节;图2,病毒性肺炎)这刚好是找对人了,我研究肺磨玻璃结节已有8年之久,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下面我来讲讲两者的区别。
1.底层逻辑
在出现新冠病毒肺炎之前,人群最多的磨玻璃改变是肺磨玻璃结节。这种结节多数没有任何症状,多是体检或者因胸痛咳嗽等症状就诊时发现的。这种磨玻璃结节是最近10年中国肺部疾病谱改变的一种体现,是肺部增长最快的疾病。这种结节是一种潜在的“癌性结节”。大概约百分之七八十的磨玻璃结节是早期肺癌或者癌前病变,是一种慢性的肺上皮细胞增生所引起的影像学改变。简单的说,这种结节是细胞增生所致。大家可以想象成肺泡上皮细胞的叠加所致。
而病毒性肺炎的磨玻璃影,是最近2个月才突然大量出现的,以前很少见得到这样的改变。患者同时会伴随着这种感冒样症状。这种磨玻璃影产生的原因是病毒攻击肺泡细胞,机体在那里和病毒作战,产生的炎性渗出和细胞坏死。可以形象的认为是人体和病毒作战的战场。
因此,一个是不正常的肺泡细胞的增生,一个是病毒所致的炎症;一个是慢性的过程,3个月一观察;一个是急性的过程,一周一观察。这就是他们区别的底层逻辑。
2.有形和无形
当理解了上述底层逻辑后,就方便区分这两种磨玻璃影,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了。“磨玻璃结节”有形,而”磨玻璃影“无形。由于磨玻璃结节是细胞增生所致,所以它会有比较明确的界限和形状,大部分以圆形为主,而且大小多在5毫米到20毫米之间。就算是多发,它也是有限的多发,而且多发是少见的。
由于磨玻璃影是炎症渗出所致,所以它成现一种”无形“的形态,有点像中国的水墨画,可以是各种形态,没有明确的边界,而且多靠近胸膜浓聚,然后逐渐变淡。同时严重的部位会呈现实变的改变。当治疗有效,这种磨玻璃影短期内治疗会有明显的变化。病毒性肺炎的磨玻璃普遍是呈多灶性的,形态呈多样性,虚实同在。
总结如下:一个是“结”,一个是“炎”;一个是“缓”,一个是“急”;一个是“有形”,一个是“无形”;一个是“数量少”,一个是“数量多”。
所以,如果是病毒性肺炎,赶快治疗。如果是磨玻璃结节,别慌,目前的情况下,可以先观察,以后再处理。
更多有关肺结节科普,请大家百度百科一下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