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H.parasuis。可以引起猪的格氏病(Glasser‘sdisease)。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冬春季节多发。

0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或其它卟啉类物质),在血液培养基和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在葡萄球菌菌台周围生长良好,形成卫星现象。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02

流行病学

1、传播: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2、继发感染: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3、多发日龄: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03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至41.5℃、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动、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即使应用抗菌素治疗感染母猪,分娩时可能引发严重疾病,在通常的畜群中,哺乳母猪的慢性跛行可能引起母性行为极端弱化。总之,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

解剖症状: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

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变化不明显,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04

防治措施

㈠、严格消毒

最好能施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空猪舍内部环境首先要彻底清理和清洗干净,然后用金大康公司生产的消毒威消毒一次,配比:每L水(1公斤水)添加消毒威1克,全面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消毒威消毒后的第二天再用金大康公司生产的伊蒙典消毒一次,配比:每L水(1公斤水)添加伊蒙典1ml(倍稀释),全面喷雾消毒;发病过的猪舍可以重复前面的消毒方式再消毒一次。

㈡、加强管理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处理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矛盾,确保猪群生活环境比较卫生、舒适,减少各种应激发生。

㈢、预防保健

1、预防控制本病主要是提前控制好蓝耳、圆环病毒:仔猪断奶开始每吨饲料添加:速派2kg+P-特1kg+增林1~2kg(夏天用7天),中兽药连用15天。在小猪50至60日龄期间,再使用一次上述保健方案。

1、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每吨饲料中添加金维他0.5kg+芪贞增免颗粒1kg+茵栀解毒颗粒1kg,连用7天,停7天,重复使用,以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

㈣、免疫

由于猪副嗜血杆菌致病血清型号多所以疫苗免疫效果一般,再加上猪副嗜血杆菌是蓝耳和圆环的影子病,所以控制本病主要是提前控制好猪场内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故是否接种疫苗和疫苗的选择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来确定。

㈤、治疗

对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发病猪,最好要挑出来关在一个或几个病猪栏里集中饲养;并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推荐方案:

(1)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猪只或隔离病猪要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一侧使用:P-特注射液0.2mL/kg+头孢噻呋钠(粉针)5mg/kg,另一侧使用氟佳奇(10%氟苯尼考注射液)0.2mL/kg,每天一次,分开注射,连用2~3天。

(2)大群治疗方案:

A、每吨饲料添加:速派3~4kg+P-特1kg+强妙2kg+康啶2kg+黄连解毒散4kg;连用7-10天

B、每吨饲料添加:速派3~4kg+P-特1kg+泰好0.5kg+金谱康1kg+黄连解毒散4kg,连用7-10天。

注:如猪场里的母猪和仔猪已经接种过圆环病毒疫苗,而且经平时定期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抗体水平一直都比较理想,在预防和治疗时,可以不添加P-特。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

冬季猪场呼吸道疾病防控早知道!

五号病防治早知道

产房仔猪腹泻类疾病的防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xefyzl/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