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周以来
连续几天雨密风急
气温屡屡下滑
暖心哥只觉寒意森森
然而
这仅仅只是开始!
冷空气强势来袭苏州要下雪了!
今天上午
苏州气象发布消息称:
7日夜里~9日上午我市有明显降雪过程
8日北部中雪、南部大雪
9日上午小雪
9日下午~11日上午阴有雨
11日下午雨止转多云
有人表示不相信
看看本周气温变化你就懂了!
气温陡降至1℃
据苏州气象消息
今起至本周末
受新一股强冷空气影响
气温继续下降
我国气温会大范围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
江南等地将入冬!
(中央气象台今天上午10点继续发寒潮蓝色预警)
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对苏城来说
预计6~7日偏北风力可达5~6级
阵风7级水面阵风8级
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9℃
8~9日早晨最低气温降至1℃左右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昨天已发出通知
要求做好近期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防范应对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当前低温雨雪及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教训,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密切
为了防止前列腺“感冒”,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随身带个棉坐垫,以防前列腺受凉。同时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摩腹部。每次按摩,以腹部感到微微发热为宜。
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就血管本身来说,也遵从“冷缩热胀”的原理,夏季炎热血管扩张,冬季寒冷血压下降。
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的研究人员提醒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入冬后,晚上早点睡。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夜间上卫生间时要穿上衣服,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
具体做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十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此外,自古有“秋冬毒雾杀人刀”的说法。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从饮食上来说,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广东人常煲的猪肚鸡汤,是冬季非常好的暖胃、养胃食物。用猪肚一个,土鸡一只,加入20粒胡椒炖煮1个半小时即可,有温中、健脾、和胃、散寒的作用。
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为了帮鼻子顺利过冬,可每天坚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一次。为了防止鼻黏膜干燥,还可以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人体中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但是,其中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戴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耳朵容易长冻疮,其实就是怕冷的表现。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天气虽冷,莫忘锻炼身体哦!
防寒手册,送给怕冷的宝宝们!雨雪天气
保暖防寒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一份《防寒手册》送给大家
做到这4步骤
就能让您这个冬天
身暖、胃暖、心也暖~
特别是最后一条~
搓脚心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足部保暖是身体整体抗寒防病的一种保护。
对付脚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
自古就有“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所以,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弄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带帽头暖
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欢戴口罩。对此,呼吸内科专家表示,戴口罩确实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御寒冷。但戴口罩必须口鼻都要遮着,同时要注意清洁口罩。青少年和壮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应该常接受寒冷的考验,使抗病能力增加,这样对健康有利。
吃黑胃暖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冬天多吃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对于预防秋冬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特别推荐:黑豆黑豆有“豆中之王”的美称。中医认为,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的功效。将黑豆和排骨一起熬汤,冬季食用暖身滋补。
三件衣全身暖
冬天告别手脚冰凉~只要穿对3件衣服即可:
最外面的防风层穿一件羽绒服或厚棉衣,羽绒服和棉衣中的羽绒、棉花都比较蓬松,可以吸收很多空气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
中间层保暖,穿一件薄毛衣,有条件的可以穿纯羊毛的,北方的朋友可以加一件薄款的羽绒服背心。
最贴身穿一件舒适、吸汗的,比如棉质、蚕丝质的贴身内衣就可以了。
围巾不遮口鼻,空气不污染不戴口罩,老人外出戴薄帽子,进温暖室内脱帽。
看起来是不是很少?这里首先要提醒的就是:不要穿得太紧、太多层。
穿过紧的衣服,会使身体热量更易于向外散发,反而不利于保暖,要把自己包成一个粽子,容易摔跤,而且那样只会更冷,觉得穿再多也冷~大家可以试试这个穿法,又轻薄又暖和哦!
最近气温大幅下降大家千万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