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出现多点散发、局部爆发的特点。近日,吉林疫情出现1传“超级传播”现象,牵动着全国人民关切的目光,因何会造成超级传播?感染者为什么以老年人居多?吉林疫情爆发,又一次敲响了老年人疫情防控的警钟。
据吉林省通报称,1月6日至11日期间,林某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艾尚瀚邦养生馆、通化市源升品质生活坊等处开展了4次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活动,本次疫情感染人群年龄偏高,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七八十岁的有数十位。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重点高危人群,家庭医生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引导老年人科学有效防控新冠肺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慢性病管理
冬季气温变化较大,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血压、血糖波动大且不宜控制,家庭医生要加强随访,及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压、血糖变化随时调整用药,确保血压血糖控制达标。指导老年慢性病患者规律服药,不轻易自行换药或停药,有身体不适及时告知家人或与家庭医生联系。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是新冠肺炎肺炎的易感人群,家庭医生要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在老年群体中扩散蔓延的严峻形势,从保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加强新冠肺炎肺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通过入户随访、健康教育讲座、一对一个体化指导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老年人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性,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高龄、行动不便等有困难的老年人做好个人防护,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三、指导辖区养老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养老机构进行摸底建册,家庭医生加强对养老机构内所有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传播普及疫情科学防控知识,指导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高度重视加强老年人心理调节,纾解焦虑恐惧情绪,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引导养老机构不举办聚集性活动,环境实施严格消毒,及时采购发放日常防护用品。
根据防控需要,必要时对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机构内老年人的日常体温健康监测和防护工作,对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老年人建立明细表格,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送医,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做好防护准备,工作期间严格做好消毒防范工作。
四、科学健康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老年人各项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应适当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牛奶或酸奶和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杜绝购买食用野生动物、正确安全购买烹调食用冷冻海鲜食品;少盐少油少糖,戒烟限酒;足量饮水,每天7~8杯(~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五、科学正确对待疫情
面对疫情,不同性格的老年人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老年人毫不在乎,在各地的疫情隔离期间出现过不少老年人违反隔离规定执意外出的案例,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则过度紧张焦虑恐慌,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同样不利于疫情防控,老年人应听从家庭医生的疫情防控建议指导,科学正确防控,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六、做好个人科学防护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家庭医生引导教育老年人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公共浴池、养生馆等地;必须外出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科学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和部位,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从公共场所返回后,立即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居室勤开窗通风。居家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进行室内擦拭消毒。
七、适当锻炼身体
要适当锻炼身体,但不要做激烈运动。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法有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等。通常每次锻炼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每周锻炼4~5次,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保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保持身心愉快。冬季温度变化较大,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感冒。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做好慢性病管理,有健康问题及时和家庭医生咨询联系。
八、加强个人健康监测
每天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