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策划|江淮杏林树木计划
本文作者
顾经宇
供职单位
医院
本传合计三篇,将分(上)(下)发布。
可能没有医学基础`会看得比较懵,
但是,如果你有卓越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至少能够`会心神交`第一篇。
强调:卓越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第一篇`所铺垫的“万变不离其宗”的理念和逻辑,
是讨论特效治疗的奠基级思路
——从来,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变浴重生!
其次,提前高能预警:本文很长很长。其实,也就第一篇的铺垫相对长,然后就一路快车了。
再说了,假如专业级讨论治疗新冠,只写了很短篇幅,那么,就算不是`管中窥豹、只鳞片爪,至少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本文是对新冠肺炎的凌空俯瞰、纵横盘点。无奈只能、无奈只得:滔滔万言、意犹未尽。再说了,假如你是医生,你平时不读paper吗?尤其高质量的综述,不都是动辄几十页吗,还TM英文呢!——你要是看不下滔滔万言的专业文章,——你什么医生啊?不是混子就是骗子!1、转发同行的怒怼我很同意一位年轻同行的几段怒怼,转发在此。不要问我`为什么同意这些怒怼。我只能很克制、很婉转地说:我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廿年山中行。疾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危重≠难治病情危重,如果有明确方法救过来,就不叫难治病——例如急性心梗。无论病情危重,还是不危重(比如严重糖尿病神经痛、糖尿病足溃烂、糖尿病胃瘫肠瘫膀胱瘫,等等,并不立即危及生命),如果医生各种尝试,却治来治去治不好,甚至直接毫无头绪、不知所措,只能看着死、或者生不如死让等死,——这,叫难治病。——危重病≠难治病。——危重病是难治病中的一个亚类。按目前报道(如果没有瞒报的话):新冠病人发展到“危重难”阶段的比例,真不算高。——因此,大家真的不要恐慌(下文补述)。只有较小比例的病例,大白肺持续进展,即使上了ECMO(人工肺),即使再+人工肝+人工肾,◎依然看着死、◎依然多半死、◎或者暂时不死,但迟迟不能撤机、慢慢耗着`生不如死——这些,才是真正的难、难、难!——这些,才是何等的撕心又裂肺、——这些,才是多么的同情空余恨。我们团队,专攻难治病。我们团队,将致力请战`难治性危重级新冠肺炎。首要治疗目标是把大白肺拉黑。——是的,拉黑大白肺,才有机会撤掉ECMO。——是的,拉黑大白肺,才有机会攻坚多脏衰!——是的,攻坚多脏衰,才有机会迎来收官之胜!3、攻坚不谈轻中症、比武只比危重难按目前报道(如果没有瞒报的话):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是轻(~中)度病例,不用特殊药物`就已经达到了`很高比例的自愈。◎对于轻症病例,好比一个人太累了,关键是让他歇歇脚缓缓劲,这时,给板凳、还是躺椅、还是豪华床甚至人肉沙发、有的甚至只需一根拐棍,结局上没啥大区别(但体验上有区别)。◎对于中症病例,好比累狠了,除了歇一歇,还要吃一点。吃啥其实无所谓,米饭、面条、包子、青菜、鸡腿、喝点糖盐水都行,结局上没啥大区别(但体验上有区别)。——因此预言:在轻中症人群,没有药物可以证明自己特别高大上、特别妙多多(包括瑞德西韦或中和抗体或中药方剂)。——更深直言:即使某文章说某药多么神奇,大家也别信。远的不说,单就疫情以来,只要有点脑子的老百姓`都愤然唾骂的权威发布`还少见吗?——但,请不要误解了我的意思:(1)我并不否认`板凳、沙发、面条、鸡腿的必要性,没有这些,要么真的缓不过劲来,要么拖延很久。(2)我只是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板凳、沙发、面条、鸡腿之间的本质作用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价钱和体验的差别(比如,可能中药方剂好比豪华沙发+鸡腿,让人体验更爽些,也许还的确更早缓过劲来)。只有危重病例,必须尽快治疗、更必须精准治疗。只有危重病例中的难治病例,是攻坚战的高地高地高高地。只有面对危重难,才知道谁在潇洒游泳、谁在吃力狗刨、谁在挥着内裤喊救命。只有搞定危重难,方显英雄本色!4、不要双标不少人说:别用糖皮质激素,没证据。还嗖地拔出《柳叶刀》——刀光闪闪、差点亮瞎我的钛金眼。类似的,更多的医生常常说:中药?有证据吗?这种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或中药`的论调,实在逻辑很不通、实在太太太双标。——请问,各种听上去高大上的西药(比如瑞德西韦、各种单抗、靶向生物制剂、甚至病人血浆等等)有证据吗?为什么同样没有证据,却可以被试用呢?——甚至可以死教条地说:连生理盐水vs葡萄糖水能不能用、哪个更好,都没有直接的evidence,都该先做RCT。——我们不能:在谈糖皮质激素或中药时,要求evidence;一旦说到其它西药方案,却又不谈evidence了。这叫双标!双标不好!硬拿evidence说事儿的本质`其实是:有话语权的人只许研究Ta视野中的那一斑,却不许别人绘出一只豹。5、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肯定会有人说:你在一线吗?你治了几个病人啦?信口开河吧?是的,我们承认,我们团队尚未亲临实际病人床边。对此,奉上八字:阵而后战,兵法之常。我们相信: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明白以下基本道理:任何大战,当然不是仓促上阵!当然是先收集各种情报,加以深入分析、周密部署,做好各种推演和预案。世间能有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战场能有`成竹在胸、随机应变,是因为冲锋之前`运筹帷幄、殚精竭虑!必先有思路,才能有出路!唯有谋定而后动,方能一击而搏杀!6、永无神药、唯有综合前面说了,对轻中症而言,既然自愈是主要机制,那就谈不上神药特效药(用疫苗预防是另一个概念)。那么,对危重难呢?疫情以来,已经各路神仙`各种惊雷:××神药可能特效!**也是冉冉新星!我想分3个话题,打破各位对神药、特效药的幻想:(1)有无降糖神药、特效药?胰岛素,天赐神药,比任何靶向药都靶向降糖,降糖之特效,全世界公认、中西医公认。然后,又有`胰岛素泵`神助攻,然后,又有`动态实时血糖监测`加持。——胰岛素+胰岛素泵+动态实时血糖监测=控糖开挂三剑客。然而、但是、可:别说非糖尿病医生了,就算糖尿病专科医生里,都有相当的比例,指挥着`控糖开挂三剑客,却照样控制不了血糖!——有时,用量不足,高血糖下不来;——有时,用量太猛,又低血糖死人;——更多时候,把个血糖整得忽高忽低,不见《霍乱时期的爱情》,满眼《新冠时期的心情》。(2)就算是神药,为何然并卵?假设有人依然要强辩:胰岛素就是降糖神药、特效药。好好好行行行,就算它是神药特效药吧。我继续举例:老糖友都知道: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各种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诸如眼底出血、神经剧痛、糖足溃烂不愈合、胃肠瘫、膀胱瘫、心梗、脑梗等等并发症之后,单纯使用神药胰岛素,能解决这些并发症吗?老糖友都知道:到了这步田地,再好的胰岛素也是`然并卵,(1)必须综合治疗。(2)甚至都要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了(控糖不能太严格了)!!!(3)同理:对难治性危重级`新冠病情,永无神药、唯有综合。新冠病人一旦进入危重难治阶段,再神效的抗病毒药/抗炎症因子药,乃至再吹上天的中药方子,也超不过`胰岛素`之神克糖`之靶向降糖,也必如胰岛素`之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无奈兴叹:独木难支、唯有综合!PS:尽管我们团队恰恰力主合用中药,但也绝不把中药吹成仙丹,我们坚持:中西合璧、互补长短。7、谁再哔哔说神药、不是荫眸就是懒有了上述铺垫,你一定会赞同:谁再哔哔说神药,不是荫眸就是懒。你懂的,荫眸是通假用法。那为什么说懒呢?当一个医生的心中总是抱着“神药”的幻想时,他/她的灵魂一定卖给了神药,他/她的脑子一定放弃了思考,他/她一定不再去临床应变分析,他/她一定是把病人当流水线上的机器,他/她一定只是机械地执行固定的方案,——你说说,这不就是西餐店里的流水工吗!——卓越的医师,起码有中式大厨的范儿,既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心法、以不变应万变,又有一身绝活化`出万般变化。
8、免疫力,该下神坛了这次疫情以来,比“燃烧你的卡路里”还要流行的“提高你的免疫力”。——但是,这话真的不完全对。不要再误读、甚至神化、免疫力了。过度的自身免疫`是可以造成损害的。好比JC过度执法。比如滥用`妖言罪。结果到处没有声音了,同样是可怕的病态。并:◎免疫系统不是单纯干掉病毒,本质是干掉被病毒侵入的自身细胞。◎因此过度免疫可以导致自损严重。◎实际有药(帮助)干掉病毒的,别跟着脱离临床实战的砖家妖言了。◎尤其病毒复制活跃时,需要用药抗病毒。9、减轻免疫→减轻损伤有了上述铺垫,你一定会理解:新冠肺炎从轻中症(突然)转为重症的可能机制之一是◎免疫反应过于激烈。◎过激的免疫`可以导致“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式的肺泡细胞广泛损伤(炎症、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合成障碍、细胞凋亡/死亡等等),这是急性呼吸窘迫的核心机制。因此,我们团队认为:适度(注意适度)抑制免疫是必须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人间多冲突,终以和为贵!——大道至简、真理普适!10、不要只见病毒、不见满目疮痍有了上述铺垫,你一定会理解:当新冠肺炎发展到`难治性危重级阶段时,已经远远不只是病毒的问题,更是一片混战之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被折腾得满目疮痍!最严重的话,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在这个时候,还能只盯着杀病毒吗?——不是说一定不需要,——但一定可以说太片面了、太“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更深入、深刻、深邃来说:这次病毒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恰恰犹如对人体的影响!——事情演变到如今这步田地,只是杀杀完病毒就完事了吗?——不仅有医务人员、人民警察、人民军队的庞大投入和牺牲,——还有无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小店主),广大学生,乃至各行各业,都满目疮痍啊、都泪流满面啊!11、抗灾不是唯一、还需同步重建有了上面的铺垫,你一定也能理解:恰恰犹如这次疫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即使疫情本身被扑灭了(相当于人体内病毒被清除了),对社会而言的整体灾难并未结束,还有待各行各业开展灾后重建,——甚至,其实应该一边抗疫,一边就要启动重建了!更进一步,从医学来讲,人体内的新冠病毒能完全被清除吗?都是未知数!——肝炎、艾滋都是活生生的实例。因此,我们在治疗上,不仅`不能只见病毒、不见满目疮痍,而且`不能一味抗灾,还需同步重建(促修复,后文展开)。12、权威何在?唯一标准!疫情以来,已经发布了多种、多版诊疗方案/规范/指导意见。对此,我们有很多思考,但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我只敢抄一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只敢说说我自己的特质:我不是惟RCT主义者、我不是惟evidence主义者!——我坚信:随机对照RCT带给我们的,其实是average,而且只能算是`那项RCT所设定特质的人群的average。——我坚信:用RCT求证evidence的效率太低太低(在庞大的人群中,耗费多年、耗费巨资,只能验证某一种药物对很少几个指标的作用)。由此我坚信:RCT这种研究临床治疗的模式`必将逐渐被淘汰、被取代——让我们拭目以待!众所周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道理:真实世界的治疗结果,thereal-worl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