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哮喘控制水平仍待提高。我院呼吸内镜中心护士随机电话回访抽样调查,6-75岁哮喘患者(或家属)中有76%哮喘和(或家属)不清楚自己病情如何,更有45%哮喘患者感觉自己呼吸顺畅后便私自停药不再继续治疗和复诊,这都是非常严重的“误区”,完全不利于哮喘的防控与治疗。
虽然哮喘不能治愈,但良好的依从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管理哮喘,以减少和预防哮喘发作。而一些关于哮喘的谬论和误解俨然成了提高哮喘患者依从性的“拦路虎”,揭开哮喘的误区,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知,是管理和控制哮喘的重要基础。
年5月4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充分认识哮喘加强自我管理达到规范诊治的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世界哮喘日现场讲座宣教活动”由医护人员现场为哮喘患者提供相关咨询和答疑医疗服务会议讲座安排如下:
时间:年4月30日(周五)
14:30开始
地点:医院三楼呼吸内镜中心会议室
那哮喘的七大误区你知道多少个呢?误区一:哮喘是一种只有儿童才会发生的疾病,长大后自然就消失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喘息、喘鸣或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是一种目前还不能彻底治愈的疾病,大部分儿童随着自身免疫能力的增强,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哮喘的症状和发作,但部分儿童可能迁延到成年人。
结论:哮喘并不是一种只有儿童才会发生的疾病,一方面婴幼儿喘息及儿童哮喘临床常见,其中有部分反复发作的可以发展为成人哮喘;另一方面,哮喘可以始发于任何年龄,包括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误区二:哮喘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经常打点吊针(抗生素)有帮助?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的最基本的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只在有肺部感染的明确证据,如发热、化脓性痰或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证据等情况下使用。无明确治疗指征下使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使自身承受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和破坏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
结论:哮喘不适或发作时,经常打点吊针(抗生素)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临床需仔细寻找发作的原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哮喘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得了哮喘需要隔离?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哮喘从发病原因上主要分为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发病并非是病原体入侵导致的,不具备传染性的特点。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哮喘的发病既可能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也可能呈现一定的环境相关性,这与传染性无关,也不需要隔离。
结论:得了哮喘不必担心传染给他人,哮喘患者也不应被偏见对待。
误区四:得了哮喘,我不能再做运动了?
很多患者担心运动会诱发再一次喘息发作,令他们对运动心生畏惧。临床哮喘如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不要急于做运动,待哮喘控制稳定后再逐渐开展运动。呼吸训练、适当运动可作为哮喘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运动能力,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
结论:得了哮喘是否可以运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要分情况进行。如哮喘处于稳定期,可以常规开展有氧运动,哮喘发作初期尽量避免运动,待病情缓解再逐渐开展,对于未控制的哮喘,在做好预防措施前提下,可以适当进行运动。
误区五:哮喘是不是最好来点猛药,可以一次性治好?
很多哮喘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认真”治疗,喜欢在诊所打点针(一般包括激素)缓解病情,等好转就不再管了,再看医生时一般是下一次发作。喜欢来点猛药,非常希望一次性治疗,这是临床哮喘治疗很大的误区。
实际上,哮喘跟其他很多慢性病一样,首先必须认识到,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需要吸入糖皮质激素的长期维持治疗,不要等到发作时再“狠狠”用药。如果患者总是出现发作需要到诊所输液治疗,这恰恰反映哮喘控制不理想。
结论:哮喘治疗的重点在于长期规范管理和治疗,需尽量避免总是在临床症状加重时用“猛药”。
误区六:哮喘平时控制得很好,没有什么症状,不喘就不需要评估和继续用药了?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炎症的控制需要一个过程,不喘了并不代表炎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果随意停药,很可能出现病情的复发、加重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前功尽弃。因此,切记哮喘不可擅自停药!
结论:哮喘患者如没有什么症状,也需要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和评估,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逐渐降级治疗或停药。
误区七:哮喘老是发作,是不是治不好了?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在各种环境过敏原、天气变化及病毒感染等因素作用下可以出现症状突然加重,患者往往觉得哮喘无法控制,治疗信心大大降低。临床上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自行停药,这往往是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结论:临床哮喘老是发作,患者首先不要失去治疗的信心,要寻找导致发作的原因,如治疗依从性不佳,则重点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加强管理。如果经规范吸入治疗或联合治疗仍然控制不佳,则需要按照哮喘表型选择治疗策略,并尽量到哮喘专病门诊就诊,同时尽量避免接触一些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注意加强营养、适当有氧运动、换季时注意保暖,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受凉感染;更为重要的是遵医嘱规律且正确用药,定期门诊随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病科
广东医院(中山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呼吸与危重医院的示范单位,是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中山市“十二五”、“十三五”呼吸重点专科,是集门诊、病房、呼吸内镜中心、呼吸治疗中心、肺功能室、睡眠监测室、呼吸病实验室及研究所为一体,负责呼吸与危重症的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工作。门诊设立了呼吸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病门诊、专家门诊等,包括哮喘门诊、哮喘之家、咳嗽门诊、戒烟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等呼吸系统疾病特色门诊。负责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及救治工作,并在结核病日,哮喘日、慢阻肺日、肺癌日等慢病的管理、宣教及义诊。承担出院病人的定期随访复查,指导院外治疗及宣教,医院八个社区服务中心与呼吸道疾病相关联的诊疗指导、转诊协调及定期宣教等工作。
3楼呼吸内镜中心:-
17楼住院部:-
专家简介林淑媚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山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及感染分会委员,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慢性咳嗽、胸腔积液等疾病及危重症的诊治。医院医院进修,熟练掌握支气管镜及镜下介入治疗、内科胸腔镜、经皮肺穿刺等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均贤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和危重症救治,尤其是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熟练掌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经皮肺穿刺等操作。
陈丽华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和危重症救治,尤其是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熟练掌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经皮肺穿刺等操作。
撰稿:向星
排版:Mi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