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管理

北京看雀斑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714689.html

心衰患者的六个必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的自我管理中,除了按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以外,更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致的自我管理,达到心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的次数的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呢?小编建议从以下六个日常生活必备物品开始。

1.体重秤—监测体重

体重是一个测量方式相对简单、同时更有针对性的判断心衰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推荐心衰患者每天清晨排便后、进早餐前穿同样的衣服测体重并记录。如果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kg,或者每天体重的增长达到1kg以上,考虑心衰加重,提示可能需要加大利尿药物的应用剂量或及时咨询主管医师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2.带刻度的水杯—控制入量

心衰患者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除了每日吃药喝水以外,还有牛奶、饮料等需要算入液体总量。有些食物中的含水量不好评估,如米饭、汤粥,不同水果、蔬菜的含水量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保证每天可测量的液体摄入总量小于ml是相对安全的。如果进食较多的流质食物,如米粥、汤、酸奶等,要减少水的摄入。部分水肿严重的患者应该更加严格的限制水量,原则上不渴不喝水,喝水每次要少量分次,睡前少喝水。

3.大的量杯—监测出量

有刻度的量杯或尿壶主要用来监测尿量。居家的患者应该学会自我监测尿量,记录晨起后1天24小时的尿量,如早晨8点到次日早晨8点,同时与饮水量进行对比。通常心衰稳定的患者尿量应该达到出入量平衡,也就是喝了多少,要排出多少。考虑到米饭、馒头等固体食物也含一定水分,通常心衰患者的实际出量要比计算的入量稍多一些。同时需要注意季节差异,如果夏季皮肤出汗比较多,也要估算在出量内,才能保证出入量平衡。如果出量变少,要注意可以适当增加利尿剂的量,或者寻求医生的帮助。

4.血压计—观察生命体征

心衰患者常常需要服用一些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如ACEI/ARB/ARNI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达格列净等。这些药物会或多或少对血压有影响。同时,许多慢性心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更需要规范监测血压。应用电子血压计能够进行血压及心率的监测,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良好的根据。

5.药盒—减少漏服药物

心衰患者常常合并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规律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和缓解病情。不同药物服用的时间、种类、用法不同,容易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现象。如果服药种类大于3种,建议可购买摆药盒,提前摆出1周的药量,避免漏服和错服。这对老年患者是很重要且有效方法。

6.记录本—及时复诊

心衰患者自我管理体重、出入量、血压、心率和症状,应该每日做好记录。坚持记录能帮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进行管理,可以作为医生调整用药的依据。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xefyzl/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