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升温,炎炎夏日到来,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医康复年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开始啦!
今年三伏的中伏为闰中伏,所以整个三伏天长度为40天,因此我们“三伏贴”需要贴6次:
时间安排第一次贴敷(强基贴)
年07月07日(周四)——07月16日
第二次贴敷(头伏贴)
年07月17日(周日)——07月26日
第三次贴敷(中伏贴)
年07月27日(周三)——08月05日
第四次贴敷(闰中伏贴)
年08月06日(周六)——08月15日
第五次贴敷(末伏贴)
年08月16日(周二)——08月25日
第六次贴敷(固本贴)
年08月26日(周五)——09月04日
治未病
固元养阳驱疾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素问》之三伏贴 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又称“三伏贴”,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进行穴位贴敷,配合梅花针和三伏炙,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可打通经络,疏通阳气,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1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2妇科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可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化瘀,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慢性妇科疾病
3风湿类、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颈肩腰腿疼、老寒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胃肠道疾病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冬季发作次数
5免疫力低下
亚健康、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各种疾病
夏天贴一贴冬天不生病 小儿贴小儿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男女老幼皆宜的传统中医保健治疗方法,在每年农历夏季三伏的开始,连贴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
(上下可拖动)
敷贴前:
饮食方面最好不要吃太辣的“发物”,饮食尽量清淡些,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尤其是夏季人体易大量出汗,补充水分应及时。作息规律,不熬夜,不做“网虫”,少吸烟,少饮酒;
护肤方面: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敷贴穴位的地方,在夏季的夜晚或者外出时,做好防蚊防虫的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如果在敷贴前发现穴位处有伤口或者发烧头疼、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时,最好延迟第一帖的时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敷贴时:
最好是穿着宽松,最好是穿舒适的纯棉衣物,最好是穿深色的衣服,以免药膏沾染到衣服上面,难以清洗。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或者选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
敷贴后:
敷贴的时间最好是遵照医嘱,切不可有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
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禁忌事宜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医院三伏贴冬病夏治您贴了吗 特色疗法治疗方法易行
辩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进行不同药物贴敷
以三伏贴配合三伏炙
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医康复)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为导向,对每一位贴敷患者进行问诊、脉诊及舌诊,诊疗疾病从整体观念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重视标本缓急的区别。治疗过程中,运用中医特色诊疗手段,针对患者病情对症下药,辩证论治,提高疗效。
宣传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