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国际呼吸杂志》年第19期
本文作者:胡海宗,熊浪,杨三春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吸入、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污染物品接触等途径广泛传播[1]。特别是儿童、免疫力低下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慢性心脏疾病的高危人群,更为易感。由于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及社会危害大而受到特别的重视[2]。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继离子通道阻滞剂(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后的一种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治疗成人和儿童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方面起到较好临床疗效[3,4,5]。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防可治的常见疾病,我国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6]。冬春季节,基础COPD患者因新起发热、身痛、流涕、疲劳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入院者明显增加。目前抗病毒的中西药物众多,治疗方法各一,但治疗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合并流感样患者的研究报道尚不多。作者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对具有COPD基础疾病合并流感样症状患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和安全性,为高危人群流感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年1月至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COPD合并流感样症状患者例,将其按照SPSS19.0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实验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病程、起病时间、体温等资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年修订版)》中COPD的诊断标准[7];②新起发热,腋下体温≥37.8℃;③至少有下述2项流感样症状:鼻卡他样症状/鼻塞、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乏力、头痛;④出现上述症状至就医时48h;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相对增高;⑥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根据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有细菌感染的高度可能性或影像学检查肺部有明显感染征象;③1年内使用过流感疫苗或此次起病后已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④不同意本研究者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明确过敏史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均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规律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吸入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布地耐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规律口服孟鲁斯特纳及茶碱类药物;按需口服止咳药物;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ml),每次20ml,口服,3次/d。实验组给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75mg),每次75mg,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5~7d,若患者病情恢复较快,出院时嘱患者继续口服药物至总疗程至少5d。
1.2.2 观察指标
将事先设计的症状记录卡发放给患者,嘱患者认真填写,每日填写2次,主要记录患者流感相关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护士每天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测体温每12h一次直至患者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肌肉酸痛缓解时间、疲劳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1.2.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感冒诊断要点防治效果判断标准(草案)》拟定:主要包括显效、好转、无效等。显效:治疗开始48h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未见反弹,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好转:治疗48~96h内,患者体温下降≥2℃,病情未反复发作,且大部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效:用药96h后,患者体温、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性别构成比等无序二分类资料及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体温、时间等连续计量资料采±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5~7d后,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显效3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2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组治疗后,退热起效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完全退热时间、肌肉酸痛缓解时间、疲劳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于对照组。见表3。
表3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h,±s)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组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及腹泻,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6%,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4%,均给予对症用药后消失,2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费用比较
对照组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84±.61)元,实验组为(.50±.62)元,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
2组患者入院时肺功能无差异,经治疗后,肺功能均较前有所改善,但组间对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s)
讨论冬春季是流感发病的高峰季节,可广泛传播引发群体性、区域性感染,其潜伏期短,进展迅速,较快引起多种并发症。患有心肺基础疾患或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更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8]。流感具有一定自愈性,全身症状和发热可在发作后3~5d内消退。但COPD患者多为老年,病程长,反复住院治疗,抵抗力低下,故基础COPD患者合并流感样症状就诊时,应早期积极治疗,若病情进展,出现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则可能增加后期治疗难度,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近年来,对此类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抗病毒、调节免疫力、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9]。
临床研究证实,神经氨酸酶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其能改变表面糖蛋白血凝素的糖基部分,进而增强某些菌株的毒力,促使患者病情加重[10]。磷酸奥司他韦是新一代、高选择性抗流感病毒药物,是首个口服有效的特异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它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A、B型流感。有研究指出,磷酸奥司他韦在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1]。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磷酸奥司他韦被推荐为用于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12]。同时文献指出磷酸奥司他韦具有特异性高、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最佳给药时间是在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的48h内[13]。以上为本研究提供了十足的理论依据,因我院条件有限,所有患者均未行病毒培养及血清流感抗体检测,根据指南意见,对临床高度怀疑流感、发病48h患者,若希望缩短病程并进而减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性,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退热起效时间均较快,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跟患者入院后补液、样本量不够大有关。实验组的完全退热时间、肌肉酸痛缓解时间、疲劳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或嘱患者饭后服用药物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3例及腹泻2例,总不良反应率16%,实验组出现心悸1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4例及腹泻1例,总不良反应率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磷酸奥司他韦耐受性较好,与文献报道一致[15]。2组患者的经济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跟实验组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关。2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均较前有所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奥司他韦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未被证实,这可能跟患者流感样症状的消失有关。
综上,在流感盛行时,当流感的病毒学诊断困难情况下,对于患有心肺基础疾病且符合流感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尽早开始积极抗病毒十分有意义。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
胡海宗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