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试验所用的瑞德西韦运抵中国以后,2月5日下午,医院王辰、曹彬团医院宣布启动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研究有两项:
一项研究评估瑞德西韦用于确诊感染-nCoV且已住院但未表现出显著临床症状(如需要额外吸氧)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一项研究则评估瑞德西韦用于出现较严重临床症状(如,需要吸氧)的确诊病患的疗效。
目前位病例已顺利入组,包括轻、中症患者例,重症患者例。多个患者用了瑞德西韦“药到病除”?2月6日,关于是否是“特效药”问题,美国吉利德公司邮件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称,“瑞德西韦是在研药物,这意味着它作为-nCoV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被确定。吉利德正尽一切所能与中国、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开展密切沟通和合作,以便能够尽快确定瑞德西韦作为-nCoV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也在努力迅速扩大该药的生产规模,以满足未来潜在的供应需求。”
在首批患者接受用药的报道出现之后,对于互联网上出现了“瑞德西韦短时间内已在位患者身上全部显效”一类的说法。身为负责人的曹彬公开表示:临床研究今天才开始,怎么可能知道结果?他强调,科学研究需要时间。
而目前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临床界,各方态度目前都比较谨慎。针对药物的有效性相关问题,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瑞德西韦的治疗方式没错,但如果要判断疗效或者是不是适用于这个病,就必须做一系列试验。现在武汉、上海应该都已经开启了临床对照研究,比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如何。结果出来后,瑞德西韦是否有效,就能定性了,这样也比较可靠。”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在1月27日发表于BioScienceTrends期刊的名为“Drugtreatmentoptionsforthe-newcoronavirus(-nCoV)”论文显示,瑞德西韦可以作为药物治疗选择。但是,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通过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
一位美国免疫学专家也在《国际金融报》采访中表示,瑞德西韦并不是网上传的所谓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不是所谓特效药。只是在美国取得了一例治愈病例。需要临床三期试验结束才能下结论。
而对于瑞德西韦已正式开始临床实验消息,知名医药行业大V
冀连梅药师在其微博上归纳了要点:1、瑞德西韦的人体临床试验今天(2月6日)才开始,这个药是不是“特效药”要等试验结束才有结论。
2、试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这是目前最科学的人体临床试验研究。这种研究无法用试验中的个案患者有效无效说事儿,因为研究结束前,没有人知道自己吃的是瑞德西韦还是安慰剂,分组是随机的。
3、不仅患者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医生也不知道哪个患者吃的是药、哪个患者吃的安慰剂,因为研究采用的是双盲。这样就有效排除了患者和医生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等入组的名患者全部结束研究,才会由临床试验设计人员揭盲,才能知道谁吃的药、谁吃的安慰剂,再分别把他们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瑞德西韦是不是特效药的结论。在这个临床试验结束前,任何说它是特效药的新闻都不可信!
我们和特效药之间还有多少距离?距离疫情爆发已有一段时间,随着多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的展开,人们对新冠肺炎特效药研发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