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消息
截至年4月4日
全国各地累计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0万剂次
新冠病毒疫苗
为何先年轻人接种,再到老年人?
4月4日,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老年人外出少,未必容易感染;我国疫情防控主要任务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医生等易接触病毒人员多为年轻人;老年群体其他疾病发生率高,需更多临床研究数据支持。所以目前是中青年人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关于新冠病毒疫苗,大家可能还有很多疑问,比如慢性病人是否可以接种?孕妇或者哺乳期是否可以接种?接种后,有点发热,是不良反应吗?《健康FUN》请来广州市卫健委权威专家为大家一一释疑解惑!
专家介绍张周斌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Q1:我国最大规模集中疫苗接种,正在有序推进。但有少数市民面对新冠疫苗接种,仍存在观望、等待、犹豫情绪。当然考虑最多的是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有人说,先看看别人接种之后怎样?其实是不是太过谨慎和担心?
张主任:
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的确有人存在观望的态度。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其中之一就是:疫苗犹豫。
对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想从三方面来和大家解释一下:首先只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达标的疫苗才有可能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上市的批准;其次,每一批疫苗在进入市场前,都需要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批签发证书;而批签发的过程就是对该批次疫苗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又一次检测;第三,目前我国已经接种超过1亿剂次的新冠疫苗,持续监测结果已经证明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
拿广州来说,截至到3月29日,广州接种剂次达到多万,超过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18-59岁人群的接种率达到了11.8%,也就是目前我们身边平均每10个18-59岁的人里面,就有超过1人以上接种了新冠疫苗。而且这个比例还会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从我们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没有发现有严重的异常反应。
Q2:新冠肺炎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太短了,没必要打?
张主任:
我首先说一下接种疫苗的必要性: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当前国内疫情虽然总体平稳,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境外疫情输入造成本地反弹的压力,因此接种新冠疫苗,让自己拥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受益的首先是接种者。其次,当我们人群接种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后,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具有对新冠病毒免疫力后,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从而终止疫情流行。所以,接种新冠疫苗,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doublewin!何乐而不为呢??我的建议是符合接种条件,早打早受益!
至于新冠疫苗保护期的问题,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主任这样说的,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研发出来的时间比较短,用在人体上的时间更短。目前通过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六个月以上。但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所以后续需要对疫苗的持久性开展研究来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时间。我们国家在疫苗研发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其实是设计了加强针接种程序,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何时来打?还是要根据未来三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决定。我国现在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近期的保护效果是明确的了。就算有抗体衰减的情况,通过后续的加强免疫,保护效果将能够达到较长时期。
Q3:打一针和打两针的区别在哪里?接种了第一针,不接种第二针,是否有影响?
张主任:
疫苗研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过程。需要经过动物实验、多期临床试验才能确定出最优的免疫接种程序。不同技术路线研发生产出来的疫苗,接种程序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我们现在接种的中生、科兴两种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次;在国外应用的mRNA疫苗,也是需要接种2剂次;在我国附条件上市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接种1剂次,智飞龙科马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3剂次。所以,接种哪种疫苗,就一定要按照要求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体产生满意的免疫应答。
Q4:为了延长其有效期,是不是还需要打加强针?
张主任:
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先生说我们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在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是有设计了加强针的情况,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未来还要在海外开展的三期临床研究来持续地观察抗体持久性、保护持久性。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加强免疫的程序如何?这些要根据未来三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回答。
Q5:不宜接种的人群有哪些?
张主任:
和其他疫苗类似,不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有:
1
对疫苗的成分过敏者;
2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3
正在发热,或患有急性疾病;
4
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5
妊娠期妇女。
疫苗的适用和禁用人群,随着疫苗使用数据的完善,是会发生变化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接种工作协调组近期下发了《关于印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通知》,对特定人群的接种提出了建议。比如过敏,要看是对什么过敏,只要使用的疫苗不含有某人的过敏源成分,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对于备孕,《指南》指出,如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不推荐采取特别的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按常规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即可;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也不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不建议妊娠期妇女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如果因特殊原因在妊娠期接种了,也不用担心。
如市民正处于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暂时不建议接种。
Q6:女性在接种疫苗后多久可以考虑怀孕?
张主任:
由于疫苗的临床试验对象未纳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故缺乏孕期疫苗接种安全性的相关数据。
疫苗说明书中将孕妇、哺乳期妇女作为禁忌对象。因此,建议适龄女性在完成疫苗全程接种3个月之后再考虑备孕。
Q7:为什么接种疫苗之后要留观30分钟?
张主任:
这是为了在疫苗接种现场及时发现并方便处置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的疑似接种不良反应。
虽然所有经国家批准上市的疫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因每个人的个体体质不同,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疑似接种不良反应。大量科学文献和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虽然严重的疑似接种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若一旦有发生,往往是在接种疫苗后的几分钟至20分钟以内。所以,为保障接种安全,便于及时地发现并处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疫苗接种后必须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后方可离开。
Q8:为什么接种疫苗之后不能剧烈运动、不可以过量饮酒?
张主任:
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后通常不会影响到个人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但是,如疫苗接种后从事剧烈运动、过量饮酒等有加大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风险或偶合其他疾病发生风险的可能,也可能会增加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因此,建议大家在接种后不能剧烈运动、不可过量饮酒。
Q9:现阶段,接种灭活疫苗为什么两针需要间隔28天?
张主任:
疫苗研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过程,具体的接种程序是通过动物实验、多期临床试验确定出来的最优方案。按照最新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灭活疫苗2剂接种间隔应在3周以上。
Q10:3-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数据已经完全获得,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接种?
张主任:
关于18岁以下的人群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时间。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也提到:关于18岁以下的人群,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三期临床数据。这些数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续会得到。所以对于18岁以下的人群什么时候开展接种?国家从整体角度是有考虑的,会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和临床数据不断完善接种策略。
Q11:接种了新冠疫苗,是不是就不需要戴口罩了?它可以代替核酸报告吗?
张主任:
我们说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但并不是说接种疫苗之后,就可以%保护自身不感染对应的传染病。接种了新冠疫苗,疫苗所起的预防效果,可以体现在预防感染、预防发病、预防重症以及预防死亡等几个方面。因此,在新冠疫情流行尚未结束,在全人群疫苗接种率还没有达到很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接种新冠疫苗中的一小部分人,仍然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并传播给其他人。所以,在现阶段,即便我们都接种了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常规的防护措施仍然需要保持。在必要的时候,仍需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Q12:新冠病毒若加速变异,会对我国自研疫苗产生多大影响?
张主任:
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国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我们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对我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保护率产生明显影响。但病毒长期传播可能会产生多个突变的积累,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影响疫苗保护力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存在的。我国的疫苗生产企业也在持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