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技术成了新冠肺炎的克星,死磕40

商图药讯

整合创新资源

倾听技术之声

来源:微语时评

自从新冠肺炎卫生事件成为全球性威胁以来,各国都在着手研制疫苗。目前,基于不同技术的近50种候选疫苗正在临床试验或已经开始规模接种中。

其中一种研发周期短,基于mRNA(信使RNA)技术,可以将细胞中的蛋白质制造引擎转变为“药物工厂”的疫苗走在了世界疫苗研发的前列,其有效性高达90%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项mRNA技术将可以用来研制对抗癌症等疾病的疫苗。

可这项技术的创始人----卡特琳.卡瑞寇(KatalinKarikó)女士,默默无闻坐冷板凳40余年。

今天我们来认识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卡特琳.卡瑞寇,年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叫索尔诺克的小镇,博士毕业后,她曾供职于匈牙利塞格德大学(UniversityofSzeged)生物研究中心。在80年代初,卡瑞寇在匈牙利科学院下属生物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期间,她参与了一项临床试验,对一些艾滋病、血液病和慢性疲劳患者进行双链RNA(dsRNA)治疗,期间她查阅大量关于mRNA的资料,奠定了她今后科研方向的基础。

但当时的匈牙利还是前苏联阵营的一员,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等国家,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且重视“投入比”,像mRNA技术这一远远还看不到成果的基础研究自然就很容易就被停掉了。

这段持续4年工作,在她30岁那年,团队因经费短缺而被迫解散。卡瑞寇也被匈牙利塞格德大学(UniversityofSzeged)解雇。

失业的卡瑞寇本想在欧洲找个离家近的工作,但终未如愿。最终,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给了她一个工作的机会。

年,卡瑞寇和丈夫带着女儿变卖了家里所有的资产准备去美国,但当时的匈牙利政府允许出国的人最多只能携带不超美元的钱,卡瑞寇将全部的家当美元缝进了女儿的玩具熊才带出了国门。

来到美国的卡瑞寇,成了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一名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专门从事基于mRNA基因疗法的相关研究。

虽然当时的科学家们尝试用mRNA来制造新药,可这项研究迟迟没有进展,新药实验结果都很不理想。

接下来的10年,成为卡瑞寇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由于mRNA技术可用性差、安全性低、进展缓慢,在到达靶细胞前,就会被机体防御系统破坏。更严重的是,机体会本能视mRNA为入侵者,诱发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些导致mRNA技术逐渐趋冷。

经过很多次失败,多数科学家都放弃了,mRNA领域被称为“科学上的一潭死水”。

为了能持续研究,卡瑞寇到处申请经费,包括政府拨款、企业支持,甚至是找同事“援助”,但始终没有得到经费支持,没有人能相信她。

年卡瑞寇在宾州天普大学的研究团队被迫解散,卡瑞欧随后加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在接下来的多年里她依然申请不到任何研究项目资助,只能依靠实验室里其他教授分一些资源给她。

年,因为拿不到经费,又没有项目成果,卡瑞寇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职,被降至最低级别。同一年,她又被诊断出癌症,需要进行两次手术,丈夫签证被拒、滞留匈牙利达半年时间,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接受治疗,可卡瑞寇都咬牙硬抗了下来。

卡瑞寇坚持自己的信念。3年后,卡瑞寇终于申请到了10万美元的经费,也是在那一年,卡瑞寇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由于没经费订杂志,为了看到最新的论文,卡瑞寇还得自己去复印。有一次在复印机旁遇到了一个新同事,闲聊中得知这是免疫学家德鲁·维斯曼(DrewWeissman),他刚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跳槽到宾大。卡瑞寇告诉维斯曼她能造出任何一种mRNA,而且非常稳定。

怀斯曼教授慧眼识珠,他觉得卡瑞蔻的研究方向有价值,两人一拍即合,成为合作伙伴,探索用mRNA技术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

年,他们终于找到解决人体免疫反应的办法,用弱化的版本替换了一个RNA的模块,成功将mRNA植入人体并导致了免疫系统的正常抗体反应。这一突破使mRNA技术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年,卡瑞蔻和维斯曼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商业化探索,他们成立了一家名叫RNARx的公司,致力于以RNA修饰技术为基础开发药物,这一次,他们获得美国政府万美元的小企业资助。但该笔资金很快用完,研究仍没有显著进展。

而就此时,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两位科学家就该技术的知识产权产生分歧。最终,宾夕法尼亚大学将专利权卖给另外一家公司。RNARx公司的商业化之路最终也破灭了。

直到年,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博士后,医院生物学家德里克·罗西(DerrickRossi),读到了他们的论文,敏感的他感觉到其中巨大的商机,找到投资后,罗西联合几名科学家成立了一家名叫莫德纳(Moderna)的公司,致力于mRNA技术的研发。

此时,在欧洲的德国,有一对夫妻科学家也看到该技术的巨大潜力。他们团队组建了免疫疗法公司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并将其美国总部设置在麻省剑桥,致力于开发基于mRNA技术的癌症疫苗。

年,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聘请卡瑞蔻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此后8年时间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相继发表mRNA相关论文达余篇。

尽管mRNA技术很前沿,但影响还只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

直到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球大流行,成为全球性卫生事件,使mRNA技术得到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xemxyy/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