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一、新型冠状病毒简介
二、简要的临床表现
三、简要的流行病学特点
四、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简介
1.新型冠状病毒,因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2.可引起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此前未在人体内发现。
3、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
4、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C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2译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简要临床表现
1、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2、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3、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4、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一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5、(三)胸部影像学。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简要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治疗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提倡中医治疗,疫苗正在积极研制中。
重在防控!!!
防控目的
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规范疫情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1
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预防冠状病毒,需要做到这六条
如何科学认识个人防护
正确执行手卫生
内、外、夹、弓、大、立、腕
六步不得低于30秒
科学防护
1
科学防护-温馨提示
1、病毒离开人体,在空气中存活时间很短,空气越干燥,存活时间越短,所以要勤开窗通风。
2、并不是接触后一定会感染,感染的条件要视密切接触程度、有无防护以及自身抵抗力而定。所以戴口罩、手卫生以及加强自身抵抗力至关重要。
3、口罩一定要选用有资质的医用口罩,用后要规范处理,最好是消毒后再丢弃,避免直接丢弃,否则口罩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导致疾病传播。
密切接触者定义
职业防护用品的选择原则
一级防护:适用于一般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二级防护:适用于接触高危疑似患者从事诊疗活动,要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三级防护:适用于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时采用,要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编辑:周光辉
审核:陈中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