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县

白癜风专家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096384.html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在肺实质出现的感染性炎症,是重症医学科(ICU)最常见及严重的院内感染之一,累积发生率约33.7%[1]。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将VAP医院获得性肺炎,旨在强调VAP的重要性[2]。VAP一旦发生,则易造成患者脱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3]。本研究旨在探讨本院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VAP的发生、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6月收医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

1.1.1 纳入标准:

机械通气时间48h;年龄≥14岁。

1.1.2 排除标准:

入ICU前已有呼吸道感染且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审批通过(审批号:-7)。

1.2 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并针对原发病治疗,辅以祛痰、抗感染、保护各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当患者有感染迹象时,立即对血液、气道分泌物和尿液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

1.3 分组:

根据是否发生VAP将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VAP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标准[5]。

1.4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暴露史、用药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气管切开、再插管、转归,以及VAP患者的病原菌分类、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共入选例患者,其中男性例,女性62例;年龄14~97岁,平均(69.93±15.11)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52例(占22.22%),脑血管疾病50例(占21.37%),脑外伤44例(占18.80%),心功能不全32例(占13.68%),糖尿病12例(占5.13%),肿瘤11例(占4.70%),心肺复苏(CPR)8例(占3.42%),农药中毒8例(占3.42%),其他疾病17例(占7.26%)。例患者中发生VAP95例,VAP发生率为40.60%;未发生VAP例。

2.2 VA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表1):

表1是否发生VAP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VAP组与非VAP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与非VAP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镇静药物、胃动力药的使用以及是否昏迷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白蛋白28g/L、抗菌药物暴露、气管切开、插管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相关(均P0.05)。

2.3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多因素分析(表2):

表2ICU机械通气发生V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如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白蛋白、抗菌药物暴露、气管切开、插管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外伤、脑血管疾病、机械通气时间7d、血清白蛋白28g/L及气管切开均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2.4 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培养的病原菌分布(表3):

表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培养的株病原菌分布

95例VAP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93株,占86.11%;革兰阳性(G+)菌7株,占6.48%;真菌8株,占7.41%。

2.5 VAP患者细菌耐药性(表4,表5):

表4VAP患者主要革兰阴性(G-)菌耐药性分析

表5VAP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对VAP患者主要感染G-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克)、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主要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显示,肺克对阿米卡星(AMK)、头孢西丁(FOX)、庆大霉素(GEN)、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妥布霉素(TOB)、环丙沙星(CIP)、美罗培南(MEM)、多黏菌素(POL)及复方新诺明(PCST)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AMK、GEN、TOB、CIP和POL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吡肟(FEP)、头孢他啶(CAZ)、哌拉西林(PIP)、TZP、MEM和PCST的耐药性较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CIP和PCST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AMK、FOX、头孢呋辛(CXM)、GEN、TOB、CIP、POL、PCST的敏感性均较高。金葡菌对克林霉素(CLI)和青霉素(PEN)的耐药性较高,而对庆大霉素(GEN)、呋喃妥因(NIT)、利福平(RIF)、万古霉素(VAN)、替考拉宁(TEC)、苯唑西林(OXA)和左氧氟沙星(LVX)的敏感性较高。

2.6 VAP患者多重耐药与病死率分析:

95例VAP患者株病原菌中,多重耐药(MDR)菌58株,非多重耐药(NMDR)菌42株,真菌8株,因条件所限,无法分型及药敏试验,其中5例因单独感染真菌未纳入病死率分析,90例VAP患者因MDR死亡28例,病死率为31.11%(28/90)。与NMDR感染患者比较,MDR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升高〔51.85%(28/54)比30.56%(11/36),2=3.,P=0.〕。

3 讨 论

3.1 VA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VAP是ICU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率为41.4%~74.4%,病死率为24%~76%[6]。本研究显示,本院ICUVAP发生率为40.60%,VAP患者感染MDR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周内病死率为31.11%,与文献报道一致[6]。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础疾病、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等。因此,明确VAP的危险因素对于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相当重要。本研究显示:VAP的发生与基础疾病为脑外伤和脑血管疾病、机械通气时间7d、白蛋白28g/L及气管切开相关,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8,9,10,11,12,13]。其中,脑外伤和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机械通气,长时间机械通气可降低患者的咳嗽反射及排痰功能,导致呼吸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从而增加肺感染的机会[11]。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概率增加,特别是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时,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条件致病菌及真菌繁殖加速,易导致肺内感染且不易控制[14]。气管切开增加患VAP的风险可能是因为: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分泌物相对增多,切口易污染,因而细菌较易侵入下呼吸道,加大感染机会[15]。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以防因机械通气时间过长而导致VAP的发生,同时应注意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VAP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应用糖皮质激素、镇静药物、胃动力药、昏迷、抗菌药物暴露等均无关。但有研究显示,年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与VAP的发生相关[16,17],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王雪和郭利涛[18]认为,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7d)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应答,使致病菌在口咽部寄生繁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机械通气前90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定植于口、鼻、咽部的菌群紊乱,耐药菌增加,这些病原菌进入下呼吸道则引起感染。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为:①纳入ICU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糖皮质激素未长期使用;②本研究纳入的老年患者较多;③病例来源不同。

3.2 VAP的病原菌分布: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和MDR发生率均逐年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VAP的致病菌以G-为主(占86.11%),其中肺克占31.48%,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9,20]。也有研究报道,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VAP发生的主要致病菌[21,22],其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病种及临床医师用药习惯不同等有关。

3.3 VAP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及MDR与病死率的关系:

耐药性分析显示,肺克主要对AMK、FOX、GEN、TOB、MEM和POL的敏感性较高,而对CAZ、CXM和PIP的耐药性较高,医院基本一致[23,24],其中对AMK、MEM、POL的敏感性高达%,表明AMK、MEM和POL可作为抗肺克感染的首选药[25]。铜绿假单胞菌对AMK、TOB、CIP、POL和GEN的敏感性在60%以上,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FEP、CAZ、FOX、CXM、PIP、TZP、MEM)及PCST的耐药性较高,均在60%以上,与袁国航[2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虽然铜绿假单胞菌对AMK和POL的敏感性较高,但其肾毒性与耳毒性限制了其联合用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除CIP和PCST之外的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6,27],其对PCST%敏感,可作为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鲍曼不动杆菌对AMK、FOX、CXM、GEN、TOB、CIP、POL及PCST的敏感性在60%以上,其中对POL、FOX、CXM的敏感性均为%,表明POL、FOX、CXM可作为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Pontikis等[23]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较高,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

本研究中有3例VAP患者共检出5株金葡菌,其主要对CLI和PEN的耐药性较高,而对NIT、GEN、RIF、VAN、TEC、OXA和LVX敏感,与袁国航?[2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金葡菌对NIT、RIF、VAN和TEC的敏感性达%,可作为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此外,本研究显示,MDR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NMDR患者,与贾磊等[28]的研究结果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住院时间延长及之前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有关[29]。

3.4 本研究的不足:

本试验的研究医院,因此样本的代表性不够,且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仍需大样本的研究验证此结果。

综上,本院ICU患者VAP发生率较高,其易感因素较多,特别是基础疾病为脑外伤和脑血管疾病、机械通气时间7d、血清白蛋白28g/L及气管切开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感染以G-菌为主,应根据本地区病原学流行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VAP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xemxyy/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