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ofHepatology(中科院医学一区Top,SCIIF:25.)于最新一期(vol.75)正式刊发了CHESS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新冠肺炎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多中心研究[1],并被选为封面故事。该研医院祁小龙教授团队与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合作,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网络协作完成。祁小龙教授与张文宏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1祁小龙教授团队与张文宏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JOH,并被选为8月期封面故事
新冠疫苗的开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进展,多项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发布了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尽管多项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试验招募了大量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但只纳入了少量的肝病志愿者。近日,EASL、AASLD等先后发表了新冠肺炎疫苗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文章(CornbergM,etal.JHepatol;FixOK,etal.Hepatology;MarjotT,etal.LancetGastroenterolHepatol)。NAFLD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目前已证实NAFLD患者可能是SARS-CoV-2易感人群和与新冠肺炎疾病进展相关(JiD,etal.JHepatol;ZhouYJ,etal.JHepatol;MeijnikmanAS,etal.JHepatol)。为更好地证实国产疫苗在此类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CHESS研究旨在探讨国产新冠肺炎疫苗在应用于NAFLD患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CHESS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年10月4日至年2月26日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网络中11家医院的既往无新冠肺炎感染史的NAFLD患者,最终随访时间为年3月18日。NAFLD由肝活检和/或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接种两剂(0.5mL/剂)SARS-CoV-2灭活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全程接种后至少14天采集血样。采用SARS-CoV-2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北京热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磁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中和抗体。主要的安全性结果是每次注射后7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28d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的免疫原性结果是全程接种后至少14d的中和抗体应答。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名NAFLD患者,完成全程免疫至中和抗体检测的中位间隔为39.0d(IQR,35.0~50.0d)。研究结果显示,在例(95.5%)NAFLD患者中检测到SARS-CoV-2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效价中位数为32(IQR,8~64)。中和抗体滴度在全程接种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注射后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自限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70例(18.4%),其次是肌肉疼痛21例(5.5%),头痛20例(5.2%),乏力18例(4.7%)。未记录到3级不良反应。
CHESS多中心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是安全的,并且具有良好、持久的免疫原性。
图2中和抗体滴度在全程接种后
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本期JournalofHepatology还同步配发本研究的专题editorial,点评了本研究对目前循证依据有限的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参考意义,还指出的部分局限性。本研究由于为回顾性研究,缺乏NAFLD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人群较为年轻且共病较少、只探索了免疫原性(产生中和抗体反应的情况)而未探索有效性(是否能保护NAFLD患者免受SARS-CoV-2感染)。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去探索诸如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病、肝硬化、共病更多(尤其是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炎)、年龄更大等不同情况下的肝病患者接种不同种类的新冠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以回答肝病人群是否需要额外的疫苗剂量或接种特定种类疫苗的疫苗等临床实际问题。
图3本期JOH发表专题editorial点评本研究和另一项肝病人群疫苗研究
下一步,张文宏教授团队将继续与祁小龙教授团队合作牵头,CHESS将继续开展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的前瞻性研究(TheEffectivenessandSafetyoftheCOVID-19VaccinationforPopulationsWithLiverDisease(CHESS):aProspective,Multi-centerStudy),以继续探讨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问题。截止目前,全国已确定29家医院参与,已经陆续开始招募患者。现诚邀对本研究感兴趣中心加入!
图4张文宏教授(左二)与祁小龙教授(右二)团队CHESS启动会合影
审核:祁小龙张文宏
华山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