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健康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
策略研究
ResearchonUrbanLandscapeArchitectureConstructionStrategyfromthePerspectiveofPublicHealth
刘祥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
申世广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园林与绿地系规划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李灿柳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全文刊登于《园林》-04期P76-80
·本文引用格式:刘祥,申世广,李灿柳.公共健康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策略研究[J].园林,,37(04):76-8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SARS事件、H7N9禽流感疫情、埃博拉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传染病相关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风景园林在优化自然环境、改善气候状况、提升公共卫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理应在应对公共健康危机领域发挥作用。文章在分析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历程的基础上,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特点,从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疗愈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提出风景园林应对传染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健康;风景园林;传染性疾病;预防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年创建之初给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把人的健康从单纯生物学的意义上升到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多重内涵。此后,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对“健康”这一概念进行完善,年提出了四维健康新概念,即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social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health)[2]。自此,健康的含义从单一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到考虑人的社会属性而变得逐渐丰富,同时评价健康的标准更加全面。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来看,健康已不再仅仅是与个体本身有关,它与社会的平等、和谐同样息息相关。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就,城市化率从年的17.92%上升到了年59.58%[3]。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医疗卫生资源,使得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结核病疫情、肠道传染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但同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住房压力等城市病,对城市居民的公共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但成为以心脑血管、糖尿病、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国家[5],而且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也同样严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统计,病毒型肝炎、结核病位居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前两位[6]。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所爆发的传染性疫情,如霍乱、鼠疫、艾滋病、SARS事件、H7N9禽流感疫情,以及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传染病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不仅促使全社会深刻认识到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功能和建成环境的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