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超过3次/日),粪质稀薄,或含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按起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后者病程多超过两个月。急性腹泻常见于食物中毒、急性肠道感染、全身性感染、变态反应以及肠道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等。慢性腹泻常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及胃、肝、胆、胰腺疾病。
腹泻的排便次数、粪便量及性状与疾病类型有关。小肠炎症的腹泻频繁而剧烈,粪质稀薄,可呈水样便。结肠炎症或肿瘤所致的腹泻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下腹部疼痛,病变累及直肠时可有里急后重感;胃、肝、胆、胰腺疾病所致的腹泻较轻,每日排便数次,粪便中含有未消化食物,多不伴腹痛,禁食后腹泻缓解。此外,排便频繁的急性腹泻病人可发生肛周疼痛,甚至出现肛周皮肤糜烂及破损。急性严重腹泻病人因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可发生脱水、低血钾、低血钠及代谢性酸中毒。长期慢性腹泻病人因营养吸收不良和摄入不足,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一)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见表4-3)
表4-3腹泻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护理目标
腹泻 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病人腹泻缓解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腹泻引起体液丢失及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出入液量平衡,未发生脱水
体液不足与腹泻引起体液丢失过多及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脱水好转,出入液量平衡,血压、脉搏正常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频繁腹泻及食物摄入量不足有关。
能遵循饮食计划,营养状态改善
活动无耐力与腹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有关
体力逐步恢复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观察腹泻情况:严密监测腹泻的次数,粪便性状、量、颜色、气味,并注意观察伴随症状与体征,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2)观察有无失水、营养不良及其程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饮食情况,定期称体重,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消瘦,监测尿比重、血清电解质、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了解病人是否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失水与营养不良。
2.缓解症状
(1)休息:加强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全身症状明显者需卧床休息,慢性腹泻者则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肠道传染病所致腹泻者,应严格消毒隔离。
(2)饮食:以低脂少渣食物为主,少量多餐,病情重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严重的急性腹泻病人应暂禁食,待病情好转,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及软食。非禁食者,应鼓励多饮水,以防频繁腹泻引起脱水。
(3)肛周皮肤护理:排便频繁者,应注意保护肛周皮肤。嘱病人便后使用软纸擦拭,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或便后用温热的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会阴部热敷。
(4)用药护理:腹泻严重者应遵医嘱给予止泻药,并观察药物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腹泻原因不明者慎用止泻药。若腹泻严重,经口补充液体和营养素不能满足机体需求时,应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和静脉营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