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现在的还是修改后的重疾本宫都要

一石激起千层浪!

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重疾定义调整意见稿,圈内和用户那儿都在疯传。

很多人看到密密麻麻几千字的意见稿,就有点头大。即便走马观花看完后,又会开始纠结,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是现在买还是等意见稿正式实施后买更好呢?

不吹不黑,今天我们就对意见稿进行一次全面、透彻的分析~

总体来看,意见稿对疾病定义更权威统一、更加符合医疗实务,理赔标准更加合理了,一些疾病终于可以告别“不开胸就不能赔”的时代,跟那些限制医疗操作细节的条款saybyebye吧!

今天就看看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5大重点吧~

01

甲状腺癌大部分变轻症,获赔金额骤降

甲癌要被踢出重疾的传说已经传了好几年,这次修订没有剔除甲癌,但根据严重程度,对它进行了分级,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癌不再属于重疾。其实这部分占据了甲癌的绝大壁江山,它们将降级为轻症。

甲癌在癌症中发病率很高,也是大家公认的“喜癌”,轻度甲癌治愈率也很高,手术切除一般问题不大,后面对身体影响也很小,而且治疗费通常也只有2-3万元,但如果按重疾理赔,常常出现获赔30-万的情况。所以改了以后,就不要再想靠着生个甲癌一夜暴富了。

主动做好重疾分级标准是好事,让该多赔的多赔,不该多赔的就少赔,香港、台湾等地区其实早已将轻度甲状腺癌归为轻症,它实在太容易治了。

02

7种高发重疾定义优化,理赔更容易

生病了,你买的重疾险能不能赔,看的就是符不符合条款里列明的疾病定义标准。

喜大普奔!这次优化了7种高发重疾定义,实际上就是实实在在优化了理赔标准,都是25种高发重疾里的,包括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重大器官移植术、主动脉手术等等,它们“变”了啥?

心脏瓣膜手术:

“开胸”变成“切开心脏”。相当于以前吃西瓜必须要求你切开,现在只要挖到果肉,你不想切开挖个小洞弄到果肉也可以。这样更加符合临床医学的实务操作,标准得到了更大的明确。

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增加了小肠移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开胸”变成“切开心包”。这相当于只要是切开心包,管你是开胸还是不开胸的微创手术,都属于重疾理赔范围,实打实是大跨步。

就不一一列举啦,直接上理赔条件变化表:

细心的童鞋肯定发现,原定25种的重疾险必含病种,这次还增加了3种,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

现在国内外新冠肺炎还在控制,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加得正合时宜了。

03

病种超多的噱头,更容易识别

这个重疾保种病,那个保种,很多人都觉得种的一定好于种的,但现实是,病种是可以耍花样的!!

戏法一:用发病率极低的病种充数。

比如疯牛病,发病率相当于一个骰子连续掷次每次都是最大的疾病,充数妥妥很“优秀”。意见稿要求发病率极低必须标注,那还想骗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不是那么容易了。

戏法二:增加保障范围高度重叠的疾病。

举个栗子,重症手足口病,赔付条件三项符合一项中,要求要符合严重心肌炎的标准,而严重心肌炎本身就是重疾,得了理所当然就可以赔付,重症手足口完美滥竽充数。像这种不堪的行为,以后在重疾险里就统统消失。

一个字,好!

04

3种轻症定义统一,原位癌被踢出轻度恶性肿瘤,但不必过于担心

众所周知,轻症一直是各家保险公司自己定义,没有统一规范,这次轻症将成为正规军,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这3个轻症统一了定义,更加清晰明了。

但坏消息是,原位癌被踢出了轻度恶性肿瘤。

原位癌本质上没到达癌症的程度,就像一根香蕉表皮烂了,里面的果肉还是好的,切掉就没事一样,原位癌一般花小几万手术切完一点事没有,所以本一直属于轻症。

那现在作为最高发的轻症,原位癌不属于轻度恶性肿瘤了怎么办?也不必过于担心,原位癌作为单独一种疾病列在轻症也是可以的嘛~~

05

轻症保额限制在重疾保额20%,获赔金额大幅变小

意见稿要求轻症赔付比例不得高于20%,讲真,相对现在动不动轻症就是30%、40%的赔付,还是降低了不少的。

但50万重疾险赔付20%,也就是10万,对于很多轻症还是足足有余,不过重疾险本就不是用来看病的,作为收入损失补偿,拿着这笔钱安心疗养才是重点。

最后

那我们是要现在买还是等等再买呢?

无论现在还是以后投保,保障上都是有得有失。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们成年人是都要~~如果两边的便宜都想占,那就现在买一点,等新规落地后再买一点,反正重疾险额度没有上限,两种都在手上,就妥妥很完美了嘛~

那对于已经承保的重疾险呢,会受到影响吗?这个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影响,已经承保的以原合同条款为准。

意见稿大概什么时候会实施呢?稿中已写明年,大概......也就是准备在年实施了~

最后,让我们翘首以待新规落地吧~

?END?

好看你就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fyqjfy/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