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年全球癌症数据》:年,全球共约万新增癌症病例及共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中国新增癌症例数.4万例、死亡病例数.6万例。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每新增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
换句话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全球每死亡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占将近24个,既平均每天都有多人死于癌症,每分钟就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这其中,肺癌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中国新发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不愧于“癌王”称号。
人口的老化已经成为我国癌症新发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我们熟知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抽烟等致癌物的原因。
提前做好两场战役的准备年1月2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已经确诊例,死亡例,治愈例,确诊人数已经超过年的非典。
这几天收到很多抗癌战友的问题:医院检查了,医院打骨转针了,医院放化疗了,医院,,,,,,?
闭门在家,本想休息下,针对这些问题,那么就这次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单分析下,望能给更多抗癌战友有些参考。
癌症发生的原因
癌症发生的原因是人体正常基因发生异常癌变导致,最终根源还是患者自身免疫监视系统出现障碍,导致无法及时监视、清除“变异”的正常细胞(既:癌细胞),这种人体自身免系统疫障碍可以导致癌细胞在一个“免疫逃逸”的状态下持续增殖、转移、侵袭、并破坏人体主要脏器,最后使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免疫系统障碍大都发生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这与年国际IARC发布的年龄老化是癌症新发的主要原因相符;而炎症是癌症患者的主要生命威胁因素之一.
这点无疑又预示着近期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度肺炎”疫情让更多癌症患者的抗癌状态更加严峻,再度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此次官方发布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极其危险严重的患者一般具有如下2个特点:
1)大多数是60岁以上老人
2)本身具有基础病的患者
癌症和肺炎息息相关
而癌症和肺炎息息相关,癌症当属基础病之一;长期的抗癌药物治疗,癌症患者(大多老人为主)免疫系统本来就比较偏弱,其实更易感染外来病毒,属于典型的易感人群,尤其肺癌患者。
但说起抗炎尤其抗击肺炎,癌症群体其实早已很熟悉并身经百战,所以面对此次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尽管形势严峻,但身边的老战友无不坦然,因为自救已经成为中国癌症草根群体的一个常态。你随便问起任何一位21抗癌多年的老战友,都会给你补上一小节炎症知识:
“一旦抗癌,终身抗炎”!其实我们很早就一直在抗炎。
随着人类今天抗癌药物的研发速度和技术进步以及人类对各类癌症特点的深度研究,发展到今天,癌症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熟悉的慢性病”,而不再像过往那样惧怕。对于每一个中国确诊癌症的家庭来说,从确诊患癌之日起,无疑早已进入战役:一场真正面对生命考验的生死之战。
但年春节期间,发生在中国武汉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于中国这个坚强勇敢的癌症群体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和以往癌症的生死挑战有着绝大的不同:
癌症我们已经很熟悉,
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却陌生;
癌症已渐成为慢性病,
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却不是。
癌症相互传染度为零,
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却很高;
癌症晚期治愈率极低,
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治愈。
癌症的抗战是终身的,
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时的。
尽管以上两者特点不同,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本质上仍然属于抗癌过程中炎症的一个大类别:肺炎。因为抗炎本来就是抗癌过程中一个不可缺的内容,炎症也是肿瘤微环境的第8个特征,炎症和癌症更是关系密切。
然而癌症患者的优势,就是对炎症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丰富的抗炎经验。
不过这次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有极高传染性而且我们对其极为陌生,这无疑给癌患者本来的抗癌之战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难度,但能打胜仗的基础来自心态、意志、还有经验,这三者缺一不可。长期的抗癌自救经历也为多年的癌症战友们树立了直面生死考验的勇敢心态、磨炼了生命逆境中的顽强意志、积累了深厚的抗癌实战经验。
不打无准备的仗,我们以前能自救,这次仍然能。既然新的压力和挑战来了,我们就坦然应战,“癌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两场战役不但要同时打,还要打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抗癌的影响年,21世纪以来第1个全球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就是SARS(非典),32个国家和地区共报道确诊病例人,其中例患者死亡。世卫组织宣布引起疫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coronavirus,SARS-CoV)。
年,中东及韩国等地出现一种与SARS(非典)类似的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引起人类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MERS)。年,世卫组织命名其病原体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MERS-CoV)。至年8月全球疫情结束,共报道实验室确诊病例例,其中死亡例,死亡率36%,远高于SARS11%的死亡率。
截止到今天年1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已经确诊有例,死亡例,治愈例。从数据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春运期间,相比年的SARS和年韩国的MERS,传染性更强、更广,但死亡率目前来看较低,更存在较高的治愈机会。
目前来看,良好的预后,治愈率较高,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比前两次病毒(SARS和MERS)的唯一亮点,但一切数据还得继续跟进。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类似前两次的冠状病毒SARS和MERS,都属于冠状病毒大类“Coronavirus”,病原体大都可能来自蝙蝠等野生动物,再通过携带这种病毒的蝙蝠或者其它野生动物介质传给人类,并进化为人传人、空气中飞沫传播、相互接触性传播的能力;另一个传播途径我们也不能忽视,蝙蝠或者携带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可通过粪便排泄将病毒释放到环境中去,而在中国,蝙蝠的粪便又名夜明砂,是一味价格并不便宜的中医药,这些都需要大胆的假设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从炎症的角度来看,无论广州的SARS非典的冠状病毒还是这次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最终导致的呼吸重症的结果就是:肺炎。
这种肺炎我们在过去的癌症患者常遇到的肺炎种类中,属于比较凶险和危险的肺炎,既:
感染性急性肺炎!
这对正在抗癌过程中的癌症群体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的威胁。任何的外来传染性病毒都得先经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监视这一关,但癌症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存在障碍,大部分是老人,免疫系统监视能力远低于健康人群,更易感染。这在我们过去的炎症知识普及中,已经有所分析(点击以下文章蓝色标题进入阅读):
:90%以上肺癌患者折戟于炎症和血栓(上)_炎症篇。
毫无疑问,这次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疑给癌症患者的抗癌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影响了抗癌效果的检查计划
1)影响口服类药物的用药计划
2)影响输液类药物的治疗计划
3)影响体外相关局部治疗计划
3)影响室外免疫力提升的计划
4)影响非病毒类突发抗炎计划
5)影响了普通炎症的准确判断
6)影响了癌症家庭的治疗心态
说白了,疫情期间,不敢出门,医院检查抗癌是否有效,去医院更怕容易被感染(易感人群),医院输液、放化疗、打骨转针、购药等,正常的炎症(非冠状病毒)也医院,更怕被“误会”(抗癌过程中的“癌热”其实很正常)或者自己把自己“误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非常时期,医院治疗?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困扰癌症患者。
抗癌和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平衡取舍成为了一个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事实上,癌症群体中,遇到的其余炎症和并发症的威胁同样危险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症状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间质性肺炎、癌性淋巴管炎、全身系统性炎症(中晚期)、肺栓塞等,这里按照一个规律整理一个表格,便于癌症患者参考和决定是否有医院(双击以下表格放大参考)。
(双击查看大图)
红色区域:医院治疗。
黄色区域:医院治疗。
浅橙区域:医院。
浅绿区域:医院。
非常时期,医院,应考虑各自抗癌状态,权衡利弊,分析当地医疗条件和资源,该去则去,该缓则缓。过程中既要考虑癌症带来的风险,又要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风险,充分考虑周密细致、做好一切管控风险和预防感染风险的准备后,可以果断做出自己的是否在非常时期就医的决定。
如何做好来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挑战尽管我们癌症群体过往都有对付各类肺炎的经验,譬如危险的间质性肺炎、阻塞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癌性淋巴管炎、全身系统性炎症、包括常见的感染性肺炎;但这次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较少,目前没有任何明确药物和疫苗,病原体的类别和SARS非典病原体同属一个冠状病毒大类,有着85%的相似度,传染性强、能通过飞沫、人体接触来进行传播,尤其对于免疫系统偏弱的老人最容易感染。
但其本质上还是属于:感染性急性肺炎,既存在可逆的机会,也既存在着治愈的机会,今日为止例治愈的数据应该给到我们足够的信心。
癌症群体其实应该有着更多的预防和抗击肺炎的经验,过去我们能战胜癌症、也战胜过SARS非典、相信我们这次同样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与癌症的治疗类似,早预防(早筛查)、早确诊、早治疗是当前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3个方向。
下面我们来谈谈癌症群体如何应对来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威胁和挑战:
一)预防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的成败是能否打赢这场战疫的首要基础,预防是重中之重,我们把预防期间分为3个内容,包括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
1)低机率感染个体
非常时期,预防的方法包括:避免聚会、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避免前往感染地和任何可能的感染源接触、出门戴好N95口罩、家中保持通风、勤洗手、勤清洁、勤消毒,有条件的可用75%浓度酒精装入带有喷头的瓶子每天家中物喷雾消毒2次以上。
一个强大的自身免疫系统是最好的预防武器,充足睡眠、心情愉快、适量室内有氧运动(如:太极、)、保持胃口、营养均衡等,都会对维持免疫系统的监视和预防病毒的能力有帮助。
其次,非常时期适当的炎症预防也会有很高的帮助,推荐如下癌症战友常用药物进行预防(任何药物不能同时入口服用,务必隔开至少20分钟以上):
双黄莲口服液
抗病毒口服液
高浓度VC(日)
巨噬细胞牛初乳(日)
以上药物是21肺癌战友家中常备药物,还包括以下常见的拜复乐和头孢克肟抗生素,这些我们癌症家庭常用抗炎药物和激活免疫系统的药物会对肺炎的预防和免疫系统的增强有所帮助,同样利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御。
2)高机率感染个体
一旦去过感染地或接触任何可能的感染源,考虑到病原体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一般3-14天,即使无任何症状表现,也要采用“隔离”或者“自我隔离”方法,这是一个人对自身、家庭、社会负责的行为,这将有助于的工作。观察隔离期间,除了依靠自身免疫系统的监视清除能力外,推荐结合参考以下“疑似感染个体”的炎症预防方法,会利于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可能性。
隔离期间,推荐如下癌症战友常用药物进行预防(任何药物不能同时入口服用,务必隔开至少20分钟以上):
双黄莲口服液
抗病毒口服液
高浓度VC(日)
巨噬细胞牛初乳(日)
拜复乐抗生素(口服)
头孢克肟抗生素(口服)
这些常用抗炎和激活免疫系统的药物会对肺炎的预防和免疫系统的增强有所帮助。14天后,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自身免疫系统+抗炎药物辅助换来平安度过隔离期的预防结果。
3)疑似感染个体
“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有长有短(3-14天),免疫系统开始攻击病原体的过程会产生炎症症状,由于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不一,所以表现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也不同,但主要症状如下:
1:发烧,体温上升(37.2度)是首要症状
2:乏力、干咳、畏寒、胃口丢失、呕吐、腹泻等
3:如果加重,血氧降低(低于93)、心率加快(高于)、合并胸闷、呼吸困难。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使用以下药物(任何药物不能同时入口服用,务必隔开至少20分钟以上),并及时送医就诊:
双黄莲口服液
抗病毒口服液
高浓度VC(日)
巨噬细胞牛初乳(日)
拜复乐抗生素(口服)
头孢克肟抗生素(口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其实和抗癌过程中常见的肺炎(非传染性)、癌热、感冒症状有些类似,难以区分。不过,如果找出规律,会利于我们的准确判断:
感冒
感冒一般不会引起胃口的异常下降,也不引起体温升高的出现,更不会导致精神状态的过度萎靡,这可以成为区分感冒和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
癌热
癌热一般每天定时发烧,病毒感染的发烧有全天持续性,这也是区分癌热和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
其余常见肺炎
要求癌症患者区分其余常见肺炎(传染性)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常困难,因为都属于肺炎类,症状类似。但通常癌热、常见肺炎的出现时间一般都在当前抗肿瘤药物的疲软期(既耐药期),如果排除了感冒和癌热,还是无法判断其余常见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并发现经过抗炎后还是有发热、合并血氧开始降低到95以下,应该医院检查,不可拖延。
每天监测生命四大体征指标的工具是一个癌症家庭的抗癌必备工具,非常时期,这些工具将利于自己及时判断感染风险:
体温:体温计
血氧:手夹式血氧仪
心率:手夹式血氧仪
血压:血压计
二)确诊期
一旦确诊并检查到“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核酸阳性,CT影像提示肺部磨玻璃影、肺部炎症团块状影、结节影时,不必慌张,应该沉着应对,保持一个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相比SARS、MERS、癌症的治愈率,“新型冠状病毒”的治愈率还是有着明显优势,早预防、早确诊、早治疗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1)60岁以上老人合并基础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炎症下调时间稍长,治疗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做好一个长时间抗炎的心理准备。
2)60岁以下感染患者,免疫系统相对较强,调整心态,全力配合医生,早日出院。
3)若癌症患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抗肿瘤药物应该至少暂停1周,全力抗炎,炎症下调安全后,再考虑持续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4)若癌症患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单一的抗炎治疗并不足够,做好综合治疗的提前准备,以应对各类肿瘤促发的综合病症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治疗期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和疫苗仍未明朗,研发进度也在紧密开展当中,针对目前的疫情,有治愈就说明部分抗炎药物依然有效,针对不同感染人群,细分列项、捕捉机会、抓紧新药、综合治疗,还是存在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的机会。
1)年SARS(非典)和年中东MERS的抗炎借鉴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与SARS(非典)和MERS同属一个大类,具备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过往我们曾有过SARS的抗炎用药经验,借鉴过往的SARS抗炎经验,应该会在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价值。
2)抗癌过程中抗炎药物和经验的借鉴
抗生素+激素+丙种球蛋白是过去抗癌过程中抗炎的经典标配,目前不清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对抗生素耐药的能力如何,所以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普通和进口)联合治疗会成为主力;而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有点类似抗癌过程中常常遭遇的“感染性急性肺炎”(无传染性)和“间质性肺炎”的症状,除了持续发烧,进展时会出现血氧降低、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所以包括吸氧、雾化止咳等相同辅助抗炎手段均可考虑,当前的综合治疗是一个主要抗炎方向。另外,在癌症抗炎过程中,常用到高浓度VC点滴(医院独家开展)以及中药抗炎方法等经验同样值得参考和借鉴。
3)其它类别的传染性病毒治疗药物的借鉴
目前用于其它类别的传染性病毒药物(譬如HIV)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效果去到什么水平如何目前还不清晰,抗炎价值仍需评估,需要进一步等待官方的正式公布和确认。考虑药物副作用叠加的弊端,建议癌症患者谨慎对待为适宜。
期盼海内外医药研究人员加快“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速度,不分传染病种、不分国籍、不分从属行业所限、全力攻克“新型冠状病毒”,早日带来好消息。
结束语
癌症群体一直是个特殊的群体,多年来这个群体一直在和癌症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或许见惯了太多生死别离,逆境中反而更勇敢、更坚强、更睿智,因为没人替你坚强。
年春节武汉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尽管给抗癌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挑战,但面对逆境反而更坦然,因为惶恐只属于无知和懦弱;面对新的挑战,唯有迎难而上。
抗癌的战役需要继续打,新的冠状病毒战役也要打,两场仗不但要打,而且还要打赢。
如果我们都能,你有何不能!
▼
往期精彩回顾
▼
┣:90%以上肺癌患者折戟于炎症和血栓(上)_炎症。
┣抗癌自救战略(10):走出后靶向时代的绝境
┣抗癌自救战略(9):下代或第3代靶向药完全耐药期
┣抗癌自救战略(8):下代或第3代靶向药缓慢耐药期
┣抗癌自救战略(7):延缓下代或第3代靶向药有效期
版权声明
本